•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解码秸秆综合利用“蓝海市场”

2025-07-11 10:10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张又戈编辑:刘立姣

新湘潭客户端

文/张又戈

2025年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关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围绕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条,出台多项推进秸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吹响了广大农业生产主体向有限的资源求发展、用有限的耕地谋收益的战斗号角,为三湘新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蓝海市场”。

打造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条,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部分农村,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人们认为焚烧秸秆可以肥土、杀虫,便将丰收后的秸秆付之一炬,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严重的“秸秆包袱”。不合理地焚烧秸秆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大气环境,还会导致耕地土壤肥力流失。相比传统的秸秆处理方法,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普及碎草还田、秸秆打捆技术,是开拓秸秆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践行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只有把“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让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土壤肥力增强了,国家的粮袋子鼓起来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加快健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中大有可为。对于畜牧养殖业而言,秸秆是饲料原料的优质选择,既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也可以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随着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相关农业生产主体对农机、物流、仓储等服务也会涌现巨大的需求。这不仅会推动配套行业同步发展,又给其他乡村振兴产业在同类服务的推广上带来“搭便车”的机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在转变秸秆利用方式的同时,更要倡导广大农业生产主体科学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发展。秸秆利用绝非秸秆处理方式的转变,其原料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明显,如果一味地推广秸秆打捆利用而忽视收储体系建设,极易导致供过于求。秸秆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市场风险,部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抗风险能力较弱。必须通过科学规划、政策调控、市场引导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农产品价格周期和市场风险对秸秆产业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秸秆期货市场、仓储销售网络等新质产业服务,避免“一窝蜂”式涌入,导致产业“过热”。

“点秆成金,化旧为新”,向秸秆图发展的政策引导,既是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将新质生产力融入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举措。持续推动发展秸秆综合利用“蓝海市场”,必将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标题: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解码秸秆综合利用“蓝海市场”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7/11/99571273.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