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9条干货提升营商环境,这些关键词首次写入
新湘潭客户端
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围绕政策服务、市场监管、要素保障等领域推出29项具体措施,旨在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三化”一流营商环境。
湖南省发改委在关于《举措》的解读中表示,湖南迫切需要全面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充分借鉴吸收先进地区做法。
湘伴君梳理29条举措发现,有不少首次写入省级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关键词,值得关注。
“机器管招投标”
招投标是政府投资工程的一个“要塞”,利益驱使下极易发生腐败。招投标市场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地营商环境优劣。
今年2月,湖南开始推行“机器管招投标”,并在4月印发了《湖南省“机器管招投标”项目负面清单》。凡不属负面清单的项目,应采用“机器管招投标”方式实施。
湖南推行的“机器管招投标”,主要是针对人为干预、交易透明度不高等顽症,通过构建全省统一的平台体系,实现机器管范本、管招标、管评标和管监管组织。
机器唱主角,能够有效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的人为干扰,真正实现“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没用”。
几个月实行下来,“没有感情的机器”避免了故意串通、歧视性待遇、谋取私利等人为的主观因素,成效明显,如投标的企业显著增加,开评标效率大幅提升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机器管招投标”既吸引大量外省企业来湘投标,也倒逼湖南企业走出“舒适区”,最终营造的是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青年驿站”
近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青年驿站”作用 为跨地区求职高校毕业生提供住宿优惠便利服务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青年驿站”助力青年求职就业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跨地区求职提供住宿优惠及便利服务。
7月1日,小米在北京、南京推出月租1999元员工公寓,应届生优先,让网友直呼“红眼病犯了”。
一座城市的“宜业指数”,或许不仅仅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更在于它如何安放怀揣梦想的青春。
《举措》鼓励有条件的市州,通过新建、商品房收购、存量房改建,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2年免租金入住。
刚到湖南异地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则可以在“青年驿站”享受不少于7天的免费住宿期,缓解初来乍到的陌生和不安。
长沙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吸引高层次研发人员来到湖南,“青年驿站”,或许是人才在湘扎根的起点。
企业“宁静日”
“无事不扰”,已成为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改革的核心原则。《举措》提出,鼓励各地设立企业“宁静日”。
在此之前,江西、山东、河南等省份已设立企业“宁静日”,即行政执法机关非因特殊紧急事项,不得进入企业实施各类行政执法活动。
此前,有专家对企业“宁静日”提出异议,认为会导致违法企业逍遥法外。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何在“企业宁静日”执法检查,陕西等地已经有了初步的摸索。
不入企执法,并不是不执法。《举措》中便提到,要推广非现场检查,利用视频人工智能识别、设备感知、物联感知等非现场监管方式。
湘伴君认为,企业“宁静日”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是给执法部门拉上一根弦,避免“多头多层重复检查”。但归根到底,还是得规范行政权力,让企业更专注于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和经营,方能日日都是“宁静日”。
“沙盒监管”
近年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成长爆发性强、未知大于已知、跨界融合、跨地域经营等特点。
对于这类新事物,传统监管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容易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困局。
“沙盒监管”是一种有益尝试。它是指划定一个范围,对在“盒子”里的经营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杜绝将问题扩散到“盒子”外面,并在可控范围内实行容错纠错,由监管部门对运行过程实施全程监管。
这是一种全新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旨在通过设立限制性条件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让经营主体以较低的隐私合规风险,在真实市场环境中测试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目前,北京、深圳、重庆、杭州等地,已开始推广“沙盒监管”这种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
此前,怀化会同进行了“沙盒监管”实践,主要应用于电商行业的监管创新,为全省推广类似制度提供了经验。
根据《举措》,湖南将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制定“沙盒监管”规则,依申请将企业纳入“沙盒监管”。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励技术、模式等创新,弥补常规监管在平衡创新、效益和风险上的不足。
“办不成事”服务窗口
“办不成事”服务窗口,是各地政府为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而设立的专门窗口,主要解决因政策理解差异、业务流程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等导致的办事难题。
全国多地已设立了“办不成事”服务窗口,保障了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实现了从解决“一件事”到服务“一类事”,推动制度性改革。
湘伴君之前曾在浙江学习营商环境的经验,《湖南如何学浙江?我们提炼出“九字真言”》。其中总结浙江的“兜底办”,便是将“办不成”变为“办得成”,展现出政府遇事不推诿、有事敢承担的办事态度。
湖南湘江新区等地也已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提升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
不过,“办不成事”窗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窗口效果受限于人员素质与部门协作意愿;部分窗口依赖个案攻坚,未完全转化为制度成果;多数窗口设在市县中心,基层站点覆盖不足等。
这次《举措》明确提出设置“办不成事”服务窗口,及时协调解决办事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全省推广下,相信可以更大程度上实现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障的标志性创新,真正实现“办事不求人”的常态服务生态。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7/08/9957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