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两周年观察
新湘潭客户端
就业服务“一小步” 民生幸福“一大步”
——湘潭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两周年观察
全媒体记者 郑镱慧子 通讯员 黄宁波
早上7点,岳塘区霞光社区零工驿站的智能屏已跳跃起当日用工需求。“9:00-13:00,**餐饮店帮厨,时薪28元。”45岁的王建军刷脸领取任务后笑着说,“零工驿站像‘就业便利店’,手机一点,30秒匹配成功。”
同一时刻,雨湖区车站路零工市场,48岁的王爱华点开“零障碍”平台推送的订单,拎起护理包赶往客户家中,“再也不用蹲马路等活干了,驿站派单还管保险。”这位单亲妈妈通过“莲城家政”培训持证上岗后,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
这些平凡的晨间场景,是湘潭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两年后最真实的回响。自2023年6月起,湘潭以《公共就业服务两年行动方案(2023-2024年)》为蓝本,以29项具体任务为脉络,创新构建“四级四有”服务体系,让10.84万新增就业人员像王爱华、王建军一样,在这座积淀深厚的老工业城市重绘人生坐标,真切感受到从“奔波找饭吃”到“从容挑活干”的蜕变。
指尖“触”就业:15分钟织就幸福网
在湘潭,“15分钟就业圈”绝非纸上蓝图。依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专员参与”模式,一张“毛细血管式”的就业服务网正高效运转。
全市构建起多维公共就业服务架构:“零障碍”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1个智慧大脑统筹,智慧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驿站3大矩阵协同发力,N个实体就业站点星罗棋布。7家核心人力资源市场带动全局,82家嵌入商超、社区、车站的零工站点触手可及,“社区主体+人社专干+人力资源机构专业化服务”多元服务机制已然建立,1300余名就业服务专员靠前服务,共同为居民家门口就业注入澎湃动能。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站点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精准滴灌“一区一品”——
湘潭经开区“巧匠工坊”品牌聚焦宝妈、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易上手手工活,助力近500名零工灵活就业,实现“技能提升+收入增长”双赢。
岳塘区首创面试陪跑“暖心团”,既是求职者的“私人教练”,又是劳资双方的“情感桥梁”,让薪资期待与环境诉求在对话中达成共识,真正实现就业市场的“双向奔赴”。
湘潭县创新推行“潮汐式”用工,将闲置期人力资源精准调剂至急需岗位,实现人力资源“平峰填谷”。
数据见证蝶变:湘潭市城镇新增就业近3年人数为4.85万人、5.26万人、5.59万人,实现了“三级跳”;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成功率由2022年83.8%提高到2023年的100%,就业、失业登记申请100%受理,应登尽登,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帮扶率100%,这张越织越密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网,正成为湘潭最坚实的民生底板。
技能“铸”未来:“七分法”锻造产业生力军
湘乡市电力实训基地内,火花飞溅,指令干脆:“绝缘手套必须双层检查!”一群电力企业职工正接受“订单式”培养。湘乡市汇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形象比喻:“像中医把脉,企业缺什么,我们就精准补什么。”这正是湘潭深化培训供给侧改革的缩影。
面对“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湘潭创新探索“七分法”培训模式:分龄、分群、分业、分时、分地、分单、分级,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两年来,近5万人次通过政府补贴性培训获得“金刚钻”,真正实现了“一技在手,天下我有”。
更令人振奋的是,精准培训催生了15个特色劳务品牌,“电力湘军”更是在全国就业创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斩获“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双料殊荣。这些响当当的劳务品牌,不仅是就业名片,更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对技能水平不高的农村劳动力,湘潭则开辟了“互助合作就业”新路径:鼓励当地人返乡创业,开发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岗位。让熟人社会的温情转化为生产力。
湘乡市山枣镇的湘潭外野户外用品公司是典型代表,其昆虫仿生饵手工加工业务,让200多名“宝妈”实现了“守着家、抱着娃、挣着钱”的生活梦想。36岁的邓红英边加工原料边笑着说:“现在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我很满意。”
目前,全市已认定农村互助合作组织100家,覆盖5个县(市)区27个乡镇,稳定吸纳1600人就地就业,间接带动临时用工2万人次。这条路,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青春的选择:20%背后的“破壁”密码
在全国就业承压背景下,湘潭却逆势而上——高校毕业生留潭就业人数实现“五连升”,2024年更首次突破20%大关,意味着每5朵青春之花,就有1朵扎根莲城沃土。破局秘诀何在?“靶向拆弹,合作破壁!”湘潭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
“破壁”,关键在于打破信息茧房,架起沟通心桥。
邵阳小伙方剑毕业于湘潭技师学院,通过“湘潭高校学子名企行”活动与湖南吉利汽车结缘,最终成功入职。“我的目标就是留在湘潭制造业!”他的心声代表了许多留潭学子的选择。
“学子留潭”“百家名企高校行”“莲城招聘夜市”“企业开放日”等一系列“金字招牌”活动,让“就业不用去远方,湘潭就是好地方”的理念深入人心。两年来活动场次激增50%,服务维度不断拓宽。
创业之火,同样需要精准点燃。
湘潭创新开展“一张证照一把伞,请到湘潭当老板”大学生创业全链孵化行动,推行“一赛(赛事选拔)二帮(导师帮扶)三包(政策包)四保(要素保障)”模式,让创业风险可控。
湘潭理工学院团队AI技术嫁接传统农业,在政府牵线下成功落地;湘潭大学谯西镇在校内创业学院支持下创办公司,建起产教研融合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特利得团队则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的历练,拓宽了产品销路,积累了初始资金……
这样的成长故事正在批量复制。目前,湘潭已经初步构建支持大学生创业“1+X”政策体系,涵盖孵化、实训、融资、导师、补贴、服务等多个方面,认定湖南科技大学等5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蓝思科技等5家市级创业实训基地,湘潭大学获批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建成12家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驿站。这些驿站和基地,正成为青春梦想破土而出的“温室”和“加速器”。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7/05/9957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