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向海图强,激活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2025-07-03 09:40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卜钰玲编辑:刘立姣

新湘潭客户端

文/卜钰玲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聚焦万里海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这声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号角,为中华民族的蓝色梦想锚定了时代坐标。

建设海洋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蓝色信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我国是海洋大国,坐拥绵延3.2万公里的海岸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这些海域,不只是波澜壮阔的地理版图,更是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极,是与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同等重要的 “蓝色国土”。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海洋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科技创新的浪潮在蔚蓝深海激荡。当“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挺进1500米超深水区;当40吨级“行者”无人艇实现上万公里连续航行;当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顺利并网发电,中国海洋科技正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这些“大国重器”背后,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国家深海基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平台集聚顶尖力量,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跨越式突破。在“蓝色药库”开发前沿,全球首款海洋多糖抗肿瘤药物从南极海藻中提取问世;在智慧海洋数字领域,海底数据中心将服务器沉入深海实现高效冷却;在养殖装备创新高地,“闽投1号”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构建起富饶的“蓝色粮仓”。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正不断开启深海资源宝库的大门,让沉睡的海洋资源触手可及。

现代产业的骨架于蓝色疆域崛起。当下,传统海洋渔业正经历脱胎换骨的蜕变。从“船老大”的粗放捕捞到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的兴起,从简单售卖初级渔获到精深加工与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从单一生产到融合休闲垂钓、渔文化体验的滨海旅游新业态,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正赋予古老渔业崭新的生命活力。与此同时,新兴海洋产业正以燎原之势崛起。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激增41.6%,阳江“风渔融合”平台转动清洁能源与生态养殖的齿轮;智能母船“珠海云”巡弋深蓝,以无人系统织就资源勘探的天网。海洋经济正加速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向产业链完整、价值链高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

绿色发展的基因向开发链条渗透。向海图强之路,绝非对海洋无度的索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万里海疆同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福建宁德三都澳,曾因过度养殖导致生态恶化的海域,通过“清海行动”实现华丽转身。如今,碧波之上新型塑胶渔排鳞次栉比,养殖产值不降反增,碧海银滩重现昔日光彩。这正是“人海和谐”理念的生动实践。“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探索海洋碳汇核算”,正是将生态保护内化为核心竞争力。绿色发展是底线,更是长远之计。唯有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坚决避免“竭泽而渔”,才能守护好海洋的勃勃生机,让海洋的慷慨馈赠如源头活水般惠泽后世、生生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向海图强的战略抉择,既是对“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赓续,更是面向未来的擘画。当“深海一号”钻探平台在南海巍然矗立,当国产大型邮轮鸣笛启航,一幅“人海和谐”的现代化海洋强国画卷正徐徐展开。向海图强,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标题: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向海图强,激活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7/03/99570639.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