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我与湘潭八座桥

2025-07-01 17:59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许评编辑:罗丹

新湘潭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50627101259.jpg

下摄司大桥全景图。

文/许评

千里湘江一路向北,在湘潭转了一个“几”字大弯,湘潭市岳塘区、雨湖区及湘潭县城依江而建,被湘江分割成三大区块。为百姓出行,跨江建桥成为必然,截至今日,湘潭市已在湘江上建了八座过江大桥。

我是一个山里人,小时候没到过城市,没见过红绿灯,也不懂斑马线。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考上县一中,才走出山冲,来到易俗河。站在湘江边,隔江远眺湘潭钢铁厂一个个高耸的烟囱,凝视着铁牛埠码头渡河的人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和遐想。

湘潭一大桥

1979年我考上大学,父亲坚持护送我去长沙报到,在湘潭汽车站搭上了开往长沙汽车南站的公共汽车。就这样,我首次车览了湘潭一大桥。这是一座比我年长的过江大桥,一路上父亲向我讲述了湘潭一大桥的往事。

一大桥修建前,湘潭市主城区以及湘潭县城居于湘江西岸,湘江两岸交通往来、百姓去长沙全靠轮渡。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党中央高度重视,批准修建千里湘江第一座大桥。1961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兼任湘潭市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为之剪彩。湘潭一大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九墩八孔空腹拱形桥,桥长605.2米,加上东西引桥,总长1515米,桥面宽21米。一大桥建有桥头堡。桥头堡悬挂着一副别有深意的对联:“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大学四年、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一生几十年里每当路过一大桥时,我都会多看一眼这副对联,思考湘潭这个神奇的地方。

湘潭一大桥(全媒体记者 罗韬 摄)

湘潭二大桥

湘潭二大桥是改革开放后湘潭市建设的首座过江通道。上世纪90年代,我在教育局工作。若要去我县南部的几个乡镇开展工作,总得沿着湘江“几”字弯绕行十多公里。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同事们就会感怀,若能在易俗河修一座大桥连通岳塘区多好哟。我们的这一心愿竟与交通部门的决策者高度契合。由于当时320国道和107国道在湘潭市地段同样需要绕行,湘潭二大桥也就应运而生了。二大桥于‌1990年开建,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据说这在上世纪90年代属于国内领先工艺。

1993年12月26日,全长1830米的二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当天,家住雨湖区的我兴致勃勃地骑着自行车赶赴通车仪式现场,真切感受人们对二大桥通车的喜悦之情。湘潭县城搬迁至易俗河镇后,我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易俗河与雨湖之间,一大桥、二大桥是必经之路,我切身体会到二大桥给我带来的便捷。

湘潭二大桥(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湘潭三大桥

我是看着湘潭三大桥建成的。三大桥处于一大桥下游3公里左右,1998年开建,‌是湘江上首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全长1300多米,正桥700米,主跨270米,双塔高近100米,桥面宽24米,按双向四车道规划设计。我家距三大桥不到1公里,站在天台上,桥梁施工的场面尽收眼底,亲眼目睹着桥梁以主塔为中心一天天向两边延伸变长。记得一次晚餐后,我带着老父亲来到施工现场,近距离观看大桥建设过程。父亲遥望着远处的一大桥,追昔抚今,感慨万千。2001年4月30日三大桥正式通车,一度成为G320国道的绕城通道,分流了市区三分之二的过境车辆,纾解了主城区和一大桥的交通压力。

湘潭三大桥(全媒体记者 罗韬 摄)

湘潭莲城大桥

尽管我没有见证湘潭四大桥的建设过程,但四大桥的北线确是在我眼皮子底下,一步一步由广袤良田填出来的。2007年,九华那片土地还属于湘潭县的行政区域,其时我被县政府抽调到湖南科大征地拆迁指挥部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从县国土局抽调来一批干部。由于四大桥北引线建设时间紧迫,指挥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不得不身顾两边,我也经常忙里偷闲去北引线项目现场。2007年7月12日,四大桥全线通车后,我反倒很少路过,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四大桥要收取通行费。再说,对于每日往返九华与易俗河的我并无便捷高效之处。

四大桥是湘潭市交通环线的组成部分,它是一座斜拉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桥采用双索斜拉飞燕式结构,是国内首创的组合桥型。‌‌四大桥全长1300余米,主跨400米,桥面宽27米,它的建成通车方便了雨湖区特别是九华地区与岳塘区昭山荷塘地区的交通往来。四大桥通车不久更名为“莲城大桥”,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湘潭市不再用序数给过江大桥命名。

湘潭莲城大桥(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湘潭芙蓉大桥

芙蓉大桥是湘潭市东二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湘潭市湘江二大桥与京珠高速公路桥之间,穿越湘潭县易俗河镇白沙洲,是湘潭市第五座过江大桥,于2015年3月30日通车。大桥桥型为连续刚构混凝土桥,桥长1547米,桥宽27米,连接着湘潭市岳塘区、湘潭县城和武广高速株洲天元站。它的建成,使得107国道的过境车辆不再需要经过湘潭城市中心区,有效分流了过境车辆,减轻了岳塘区、板塘铺等地的交通压力,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居住湘潭县城的人们若去省城长沙,大多数会选择从芙蓉大桥过江。二大桥几次封桥大修,芙蓉大桥就成为湘潭县城与岳塘区人员、物资往来的替代过江通道。‌

湘潭芙蓉大桥(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昭华大桥

在湘潭市的所有过江大桥中,对我来说最无感的要数昭华大桥,也就是第六座大桥。我仅在桥面全线贯通时,去桥头看了看热闹,至今都没有机会上桥去兜兜风。昭华大桥采用双塔斜拉桥设计,主跨达270米,为当时湘江流域同类桥梁中的最大跨度。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重要交通通道,极大地方便了长沙市南部与湘潭市九华地区的人员、物资往来。

昭华大桥(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杨梅洲大桥

杨梅洲大桥是湘潭市第七座跨江大桥,全长2400米,其中主桥长1108米,双向六车道,大桥采用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结构,主跨达658米,全桥“一跨过江”,水中无桥墩,是湘江上单跨最大的桥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大桥对湘江野鲤生存的影响。

杨梅洲大桥是一座历经磨难的大桥。2016年启动建设,2021年因资金问题停工,2023年复工。‌‌2024年5月完成合龙,2024年9月29日正式通车,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呀。为此,在大桥通车之日,我特地邀哥们开车上桥绕了一圈。

图片

杨梅洲大桥(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下摄司大桥

同样好事多磨的还有第八座过江大桥,即下摄司大桥。2017年下摄司大桥立项开建后,湘潭市民欣喜若狂。谁都没有料到,大桥桥墩建好后,就不见动静了,不巧又遇上三年新冠疫情,工程彻底停工。尽管如此,我依然满怀期待,晚餐后去江边散步时,会傻傻地痴望静立在江水中的桥墩。2023年,大桥重启建设纳入了湘潭市政府的议事日程当年6月项目全面复工。我隔三岔五散步到大桥附近,用手机记录下工程的进展,每到建筑节点,总忘不了“发圈”,与微信朋友一起掌握进度、分享快乐。通过建设者的不懈奋斗,下摄司大桥终于在2025年6月27日胜利通车。

下摄司大桥采用五跨飞燕式中承钢箱提篮拱桥设计,全长1885.5米,桥宽37.5米,主跨200米,是湘潭市第一座中承式提篮三拱桥。简洁立体的多拱造型模拟了“湘江碧波”的流动形态,远远望去,银色的三拱桥飞架在湘江之上,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坊间把它说成是一条“过江龙”,我个人觉得这比“湘江碧波”更形象、更寓意深刻。入夜,大桥上的景观灯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犹如动感的彩虹。灯光倒映在江面上,江波也流光溢彩。下摄司大桥不仅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湘潭的一座城市新地标。

下摄司大桥(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湘潭市这八座过江大桥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智慧,桥型各不相同,基本实现了“一桥一景”。在满足通行功能的同时,又极大地美化了城市景观,市民们无不交口称赞。对于这八座大桥,尽管我的情感有重有轻,途经或多或少,但有一个信念是不变的,那就是党和政府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发展的步伐永不会停止。

作者简介

许评,本名陈金陵,61岁,退休公务员,原湘潭县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爱好写作,经常有散文、小小说和古诗词发表在各类报刊和文学网站。

标题:我与湘潭八座桥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7/01/99570506.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