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严查“饭局腐败” 守护“舌尖清风”
新湘潭客户端
文/陈泽霖
中央多次明确要求推动解决违规吃喝等突出问题,近期还公开通报了多起典型问题,为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一顿饭、一杯酒、一包烟等具体问题抓起,刹住了吃喝歪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吃心不改”,违规吃喝隐形变异,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认清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危害。该问题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重大政治问题,其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对党的认识是从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开始的,一次违规吃喝就会抵消掉千百次为民服务的努力,毁掉长期建立的群众信任。违规吃喝还严重污染政治生态。此问题表面看是满足口腹之欲和虚荣之心,背后却是“勾连攀附”“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深层问题,许多党员干部在推杯换盏间慢慢放松警惕,在觥筹交错中步步丢失原则,在阿谀奉承中逐渐被“围猎”,从浅“尝”辄止演变为躬身入“局”,最终坠入腐败深渊。若放任违规吃喝之风蔓延,必将从根源上污染政治生态、割裂党群血肉联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牢记违规吃喝问题的构成要素。日前,中央纪委发文再次明确,认定违规吃喝的关键点在于弄清参与吃喝的人员关系、吃喝的地点性质和吃喝的钱款来源,也就是和谁吃、在哪儿吃、谁付钱,明确“八种饭局”不能去、“十二种饭局”不准搞。“和谁吃”,就是看吃喝的人员关系,如有无“私营企业主”“下属”“管理和服务对象”等,涉及“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的认定。“在哪吃”,就是看吃喝的地点性质,涉及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或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场所”吃喝的认定。“谁付钱”,就是看吃喝的钱款来源,如是否用公款支付。“为啥吃”,就是看组织、参加吃喝的目的,这涉及对以拉关系、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违规吃喝的认定。事无巨细的多条红线再次明确,违规吃喝的关键不在吃喝,而是“违规”二字,饭局在“局”而不仅在吃喝本身。
狠刹违规吃喝歪风,必须响鼓重锤、猛击一掌。各级党组织要看好“责任田”,教育预防在先,拧紧思想“总开关”。要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通过以案释纪、以案释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把“不敢腐”的成果转化为“不想腐”的鲜活教材。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雷霆手段,系统开展专项严查严处,对隐形变异的违规吃喝露头就打,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快办,释放出“伸手必被捉”的强烈信号,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震慑效应,让违规吃喝者“不敢伸筷、不能下箸”。同时,堵“后门”也要开好“前门”。要合理对待正常的商务接待、加班误餐、亲友聚餐等,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压缩违规吃喝空间,比如一些地方推行“廉政灶”制度,建设“数字食堂”,在政府内部食堂接待,推行扫码支付,严格落实公务接待制度。
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整治违规吃喝容不得半点松懈。典型问题的通报犹如一记重锤,敲响警钟、宣示决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在长期的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中从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用实际行动推动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标题: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严查“饭局腐败” 守护“舌尖清风”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6/23/9956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