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湘潭丨全市各地油菜喜获丰收
新湘潭客户端
湘潭在线5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 通讯员 李琪)5月中旬湘潭市57.2万亩油菜陆续进入采收尾声。近日,市直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分赴各县(市)区进行现场测产,全市随机抽取的田块平均亩产油菜籽约140公斤,部分田块亩产量达200公斤左右,各地单产水平相对平衡,实现优质高产预期目标。
去冬今春,湘潭市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较好,非常适合油菜生长;加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持续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督促指导工作,大力推广丰产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油菜长势普遍良好。自4月下旬开始,全市各地规模种粮大户、散种农户陆续采收油菜籽,同步抢插水稻,确保“稻+油菜”轮作顺利进行。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机收控损技术手段,为确保油菜籽颗粒归仓、提升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湘潭市高度重视油菜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去年秋冬种生产期间,全市各地以不影响今年双季稻生产为前提,因地制宜利用冬闲田播种油菜,总面积57.2万亩。规划打造的6个油菜生产示范片,分别位于湘潭县花石镇、分水乡,湘乡市金石镇、虞唐镇,韶山市韶山乡和雨湖区鹤岭镇。各示范片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核心示范区面积均不低于200亩,示范应用区面积均不低于1000亩,集中展示了油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涌现了许多优秀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湘潭县排头乡南下村种田能手王文斌介绍,由于时令限制,按照常规耕种手段,只能施行“一季稻+油菜”轮作。但他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发现,选择生长期相对较短的早稻、晚稻品种,同时抢抓早插及“双抢”时间,强化田间水肥管理,完全可以进行适度规模的“双季稻+油菜”轮作。最近5年来,他每年采取“双季稻+油菜”轮作模式耕种约200亩,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油菜籽平均亩产量130公斤左右,最高的近200公斤,稳产增收明显。
除王文斌外,全市各地还有较多规模种粮大户青睐“双季稻+油菜”生产模式,其中,有的是早、晚双季稻,有的是一季再生双季稻。对于不宜种植双季稻的高坎缺水田、滩涂田,经营主体们采用“一季稻+油菜”轮作模式,为稳定粮食单产和总产量、遏制耕地抛荒起到了较大作用,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5/17/9956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