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观湘门,打开时光与书香的窗

2025-04-29 16:09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涂 婧编辑:罗丹

新湘潭客户端

图片

资料图

文/涂 婧

观湘门是湘潭古城最显著的标志。门上曾有一座城楼,称“迎薰楼”,旁有岸花亭,原为湘潭县衙的南门、正门,可直通湘江,从水路南来北往的商贾行人,多从这里进城。“薰”是一种花草的芬芳,以花草之香,迎接八方来客。

岁月沧桑,湘潭城墙及城楼城门皆已不存,千年衙门毁于日寇的轰炸。近年,观湘门得以重建,内有一间乐之书店。“乐之”来自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湘潭人民的好客热情,由此写意于“迎薰”的花香,“乐之”的书香之中。

一个阳光灿烂,樱花盛开的日子,我再次来到观湘门,感受着它的时光沉淀与文化魅力。湘潭古城历有观湘、文星、熙春、瞻岳、拱极、通济等六门。现在的观湘门城楼,为2016年重建,远远望去,巍峨矗立,飞檐翘角,古朴雄浑。那重檐歇山顶式湘楚风格,青砖黛瓦间,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修复后的观湘门,重现了昔日的风采,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遗迹,而是带着温度与情感,承载着湘潭人对历史的记忆与眷恋。

我沿着江边的木质栈道走近它,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在这里交相辉映。垂柳轻拂碧波,樱花如雪飘落。民俗风情的展板介绍和老人们闲情逸致的舞蹈,动静相宜,和以得乐,与城楼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临江楼门前,是一个偌大的广场,古青砖铺就,有人告诉我,这里也被称呼为我们的“城市客厅”,意为宾客们进入湘潭、感受湘潭,与人交流、洽谈、会客之所。站在“客厅”,仰望城楼,它巍然屹立于湘江水岸,蓝天白云成为底色,花团锦簇成为衬托。曾在岁月长河中黯淡蒙尘的观湘门,历经沧桑后的重生,恰似一场精妙绝伦的蝶变。

当我走进大门,惊叹的不仅是一座古城门的外观得以恢复,更感觉它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生命——一座开在城楼里的书店,宛如为这座城市打开了一扇璀璨的文化之窗。

观湘门内的书店,有上下三层。建筑设计奇思妙想,架空的结构,错落的梯台,仿若踏入一个奇妙的世界。橙色的主基调,感觉明亮而赏心悦目,给人一种“正是橙黄橘绿时”的丰收喜悦。阳光从城楼的窗棂洒下,映照在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使书页间流淌着温暖的晕光。阅读间的茗茶与咖啡,使这里弥漫着淡淡的馨香,与墨香交融成独特的气息。身处这方天地,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喧嚣被隔绝在外,只剩下宁静与书香。

艺术长廊里,展示着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柜台架上陈列着湘潭特产、传统非遗,以及各种潮玩、香薰、文具;多功能活动厅里,悬挂着湘潭新老照片……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以不同形式让我感受着湘潭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领略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遥想这座城市未来的无限可能。

书架上,各类书籍琳琅满目,从文学经典到社科著作,从历史传记到哲学思考,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不同的知识宝库。不同年龄的人在这里或驻足挑选,或静坐阅读,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感受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启迪。我和几个正在挑书的客人交流,她说每个周日,都要来这里阅读半天以上,有时早上过来,在这里香茗咖啡简餐一整天。三楼,一群朗读爱好者正在进行朗读演排,朗诵与音乐和美悠扬。乐之、乐之,这座开在城楼里的书店,成为湘潭文化的新地标。它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孩子们在这里好奇地探索,在故事中编织梦想;年轻人在这里汲取力量,为未来的征程积蓄能量;年长者在这里重温往昔,在书中寻找岁月的共鸣。

从书店走出,站在城楼上,凭栏远眺,湘江悠悠流淌,波光粼粼。对岸的风景尽收眼底,繁华与古朴交织。此刻,观湘门内的书店恰似一个连接点,一头系着历史的厚重,一头连着现代的活力。它让人们在感受古城魅力的同时,也能享受文化的滋养。在这里,历史不再遥远,文化不再抽象,而是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观湘门,这座恢复后的古城门,与窑湾、万楼形成三点一线的历史精彩。它不仅是湘潭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这扇文化之窗,让人们看到了城市的底蕴与未来,让书香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也让湘潭这座城市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

涂婧,女,湖南湘潭人,长沙理工大学毕业,文学学士,湘潭市政府机关工作。

标题:观湘门,打开时光与书香的窗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4/29/99565477.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