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潭城古巷

2025-04-16 17:04 来源:湘潭在线编辑:罗丹

新湘潭客户端

5c2f7cc9509c9ecee0c41113793b70f.jpg

古双巷(尹倚民 摄)

文/尹倚民

听长辈们说,这条巷子的历史已逾百年,名唤“古双巷”,长得足够盛下长辈们的整个人生。昏黄的路灯也就是早几年的物什,在我的记忆里,黑夜的巷子是未曾有过这般明亮街灯的。百年古巷和目下的昏黄就这样在某一个平淡无奇的夜里交织了,也在接下来的无数个这样的夜里交织下去。

这是南方沿江小城湘潭的一条古巷,四围的老街没能抵住时代的烟云,略略泛青的条石路面也静默在仿古砖石之下,斑驳的古墙外有着属于柏油马路的城市喧嚣。有些突兀的巷子还在这里,还是那些古墙,仍是那几幢屋堂,转弯处被板车经年累月磕碰出的豁口,已然刻进了无声的岁月。这就是属于小城的魅力,历史在现实中略显倔强地生长。

父亲说,这里有他睡过的“竹铺子”,也有我用过的洗澡盆,关于这盆的记忆来源于酷爱摄影的父亲为我拍下的一张在盆里洗澡的影像。就这样,父子的人生在这巷子里顺理成章,却也颇有趣味地重合了。

我姓尹,巷子里的“尹三益堂”就是我们家族住过的老屋。我的爷爷那一辈是江西人,爷爷他老人家很年轻的时候就带着我的奶奶从江西到湘潭来做中药生意,住进了这条巷子。我的父亲和他的四个兄弟都是在老屋里出生的,都要算土生土长的湘潭人了。

这条巷子里的很多人跟我们家族有着类似的经历,许多也是迁居而来的江西人。巷子两侧墙壁高,回音大,听父亲说,他小时候经常能听到街坊们用江西话日常问候的声响在整个巷子里悠荡开去。“恰哩饭牟?(吃了饭没有)”;“恰里诶!(吃过了)

”其实我也只在刚出生的时候在老屋里住过一段时间,在我的记忆里,我在雨湖做生意的三伯伯一家在老屋住的时间是最长的。那时,我们家族的祭祖活动一直雷打不动地在老屋里进行,跟在大我不少的堂姐们屁股后面当“拖油瓶”也成了儿时的我最渴望的欢乐时光。哪怕被大姐姐们将我一个人关进没有开灯的小黑屋里捉弄,现在想来也是一种别样的快乐呢。

读小学时,我每周日要到现河西的省建三公司上英语补习班,因为老屋这边离得近。爸妈会在周六晚上把我送到老屋这边,第二天再去上英语课,而周六晚上也就成了我和大我六岁的三堂姐的狂欢时间,也是那时的我每周最期待的日子。

再次回到巷子,同样喜爱摄影的我,带着我的几个大学同学到巷子里来拍照片。“你们是规划局的不,你们知道这里什么时候拆迁不咯?”正当我们沉浸在古巷白墙灰瓦的完美意境中的时候,巷子里居民的这一句问话把我拉了回来:“不是嘞,我们是来拍照的,我小时候在这里住过。”我解释道。那人的眼里分明写着淡淡的失望,还有些许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简介

尹倚民,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标题:潭城古巷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4/16/99564329.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