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绘就“三农”绚丽图景

2025-03-28 09:30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刘佳欣编辑:刘立姣

新湘潭客户端

文/刘佳欣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生态宜居为底色,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以“科技”为犁、“创新”为锄,深耕农业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要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202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我国农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卡脖子”难题,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不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新品种,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同时,要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让农业“芯片”、智能农机等“硬核科技”在田野落地生根。

以“生态”为笔、“文韵”为墨,绘就乡村美景。生态宜居不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和美乡村,要向生态要价值、向文韵要活力,让农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十四五”以来,我国着力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新增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要继续在生态宜居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推动农村生态环境迈向新台阶。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激活乡村文化基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塑造乡村文明新风貌。

以“政策”为舵、“市场”为帆,驶向富农新程。农民增收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鼓足农民腰包,必须向政策要保障、向市场要红利,让农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角。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余元,同比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保障农民收入,要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加大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等一系列帮扶力度,不断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增加农民收入,要紧盯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农产品中蕴藏的市场潜力和品牌优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让农民群众挑上致富“金扁担”。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当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广袤大地,当政策的春风吹遍千村万落,当农民的笑容绽放在绿水青山间,乡村全面振兴的阳光将洒向田野的每一个角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绚丽图景将更加耀眼。

标题: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绘就“三农”绚丽图景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3/28/99562731.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