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易俗河镇:“双季稻+服务链”保丰收
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尹义龙 通讯员 陈鹏程 张又戈
春日湘潭县易俗河镇,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谷洪村的周大伯看着正在预热的农机,脸上满是期待:“现在有了合作社的服务,我们这些小农户也能放心种双季稻了。”
“谷洪模式”:小农户的增产秘诀
易俗河镇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双季稻种植”模式,成功破解了小农户种田“早稻早亏,晚稻两亏”的困境。在谷洪村,小农户只需负责管水和晒谷,合作社和四合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四合生态”)则包揽了从育秧到收割的全部流程。
“如果是自己买农机,折旧和运营成本会让我们这类小公司喘不过气来。”四合生态的负责人介绍,村集体购入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全套农机,租赁给公司使用,每年只需支付6万元租金。
四合生态承包了谷洪村近1400亩土地,一年两熟,还将自身的集约化生产优势辐射到谷洪村小农户,无论是农机作业还是化肥采购,谷洪村的小农户都能拿到比市场价更优惠的价格,大大减少了粮油生产的成本。
此外,谷洪村还推广无人机撒药和科学施肥技术,采用底肥和追肥分开的方式,确保稳产提质。通过这一模式,小农户每亩净收入可提升400元左右,种植双季稻则可增收近千元。
科技赋能:打好粮油生产“科技仗”
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易俗河镇成立了粮食生产技术指导专班,农技人员按片区到村协助落实粮食生产。镇里还多次组织种粮大户前往邻近乡镇学习,并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开展农业培训,推广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
“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是易俗河镇农业科技推广的核心。通过科学种植、田间管理、防灾防虫等技术的普及,农户的种植效益显著提升。
大户带动:构建双季稻种植新生态
易俗河镇通过发挥种粮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辐射作用,构建了“大户吃饱,小户沾光”的双季稻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去年,镇里培养了8户流转土地超过500亩的种粮大户,并引进了多个跨镇种粮大户,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社会化服务+双季稻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稳步扩大了双季稻种植面积,为湘潭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3/05/9956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