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杯
新湘潭客户端
文/廖和平
在我老家,正月里有一个重要的礼仪——奉杯。
“去岁亲前捧奉杯,如今万里独西来”“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宋代项安世和苏舜钦的诗句里曾经提到过“奉杯”。不过,在这里,奉杯是指古代的宴会上,主人主动端起酒杯敬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它又叫“奉觞”。
我老家的奉杯,与它有相通的地方,但差别很大。在我老家,奉杯的“奉”字不念“fèng”,而是念“féng”;它可以是敬酒,也可以是敬茶水;它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是正月里才使用的专有名词,出了正月,就不再使用这么严谨的称呼了;另外,就算是正月里的敬酒敬茶,也不都叫奉杯,如饭桌上的碰杯就不是奉杯。
具体说来,老家的奉杯是一套特定氛围下的完整仪式。仪式里,“团货”这个地方特色元素必不可少。村民在桌子中间摆一个分成很多小格的盘子,盘子过去基本上是红色木器做的,很喜庆,现在大多是塑料盘。盘子的中心有一个格子比其他格子要大一些,摆一个印着“福”字或其他吉祥寓意图案的广式大饼,正月十五之前一般不吃。盘子的其他小格子里装的是各种副食品,以前是村民自己动手做的土特产,有络子、粑食、躺皮、炒红薯片、鎏金红薯等,我们把这些都叫做“饭产”。盘子里的饭产越多,说明主人越能干,待客越热情。现在,“饭产”被买来的糖果、沙琪玛、瓜子等副食品和水果替换了。这个装满副食品的盘子,我们那里称它为“团货”。围着团货,摆上杯子,杯子里倒上酒或糖水、茶水、饮料。然后,主客围着桌子按照长幼尊谦顺序坐下来,互相举杯祝福。这一整套的仪式,才是我们那里的奉杯。
在我老家,大年初一早晨,“开财门”的鞭炮放过之后,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围桌而坐,要举行一个庄重的奉杯仪式。桌子上自然有团货、酒水,家人之间客客气气地举杯碰杯,互相说一些祝福的话。晚辈会祝长辈“老shí康健”(我一直吃不准这个字到底是“实”还是“石”)、“事事如意”。长辈会祝晚辈“聪明智慧”“动步生财”。奉杯之后,再吃早餐。在家里,这样的仪式一年也就举行这一次。
我老家的奉杯更多的是用来招待上门的拜年客。正月里,客人无论什么时候来,进门之后,主人会很快拿出装好的团货,倒好酒水、茶水,然后,客人正襟危坐一起奉杯。哪怕拜年客正好赶上饭点,也不会直接上桌吃饭,还是得先奉杯,然后再上桌吃饭。在老家,如果正月客人来了没有“奉杯”,那是失礼的大事。所以,哪怕时间再紧,到亲戚家去拜年,饭可以不吃,奉杯则是不可省略的一道程序。
老家正月初一有一个习俗,村民要互相登门拜年。到别人家拜年,只做一件事,就是奉杯。奉杯结束,马上告辞,去下一家拜年。有时候,赶上几拨人同时来到同一家拜年,很多人在一起奉杯,祝福声一浪高过一浪,好不热闹。
在我老家,正月里,如果乡里乡亲新年第一次经过别人家门时,主人家一定会热情地邀请你:“进屋奉杯!”这个时候,你的内心会感到很温热。因为,老家这个古老的礼仪是那么温馨、甜蜜。
作者简介
廖和平,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杂文学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湖南日报》《湘潭日报》等媒体发表散文100多篇,在《词刊》《新歌诗》《青年歌声》《音乐天地》《词海》等歌词刊物发表歌词40多首,散文曾获《湘潭日报》征文二、三等奖。
标题:奉杯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2/27/9955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