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以文化人,奏响“爱我湘潭”强音

2025-02-26 09:47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伍阳春编辑:刘立姣

新湘潭客户端

文/伍阳春

湘江如练,韶峰叠翠,湘潭这座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城市,正以“我爱湘潭我的家”为精神纽带,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明篇章,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强音。作为湘潭人,理应积极投身于这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不断激发湘潭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全体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看湘潭:千年文脉映照时代新颜。湘潭,这座镌刻着红色基因与湖湘精神的城。湘江在此划出壮阔的U形弧线,如同母亲臂弯般滋养着这片土地。漫步城市公园,垂柳拂岸间可窥见白石老人笔下“一花一世界”的诗意;驻足齐白石故居,16.1米书画长卷上跃动的《三个光头》《牧牛图》与虾戏莲影,无声诉说着“白石故里山花开”的艺术传承。韶山冲的青瓦白墙、乌石镇的彭德怀纪念馆,更将红色历史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让“一笔一画皆是湘潭故事”的宣言有了具象表达。这座城的魅力,还在于历史与创新的交响。从“十里钢城”到德国工业园、九华经开区,湘潭以“工业重镇”的硬核实力托举起“智能制造之城”的蓝图。浙江商会企业年产值近300亿元、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率达40%的数据,印证着“链群式发展”的澎湃动能。湘江两岸,万楼·青年码头日均万人流量与“莲城BA”赛事的呐喊,勾勒出青春湘潭的活力剪影。

来湘潭:山水人文织就诗意栖居。“一镜一帧尽显莲城风华”,湘潭的邀约带着温度。湘江游船划过碧波,可远眺山市晴岚,近观杨梅洲鹭影;昭山的苍翠与盘龙大观园的姹紫嫣红,构成“山水洲城”的生态画卷。深入街巷,烟火气与书卷气交织:“莲城夜市”的灯影下,小龙虾与臭豆腐的香辣唤醒味蕾;图书馆里“知湘潭”全民阅读活动的翻书声,与齐白石诗句“莲花山下窗前绿”遥相呼应。这座城的诚意,藏在细节深处。“放管服”改革中“七证联发”的创举,让投资者惊叹“从事报建十多年第一次遇到”;网约配送员化身食品安全监督员、民营企业家获颁“文明代言人”聘书,昭示着“人人都是湘潭形象”的共治逻辑。受灾群众张碧桃老人搬进的新居里,政府协调捐赠的家具与镇村干部送来的春联,无声诠释着“双向奔赴”的温度。

在湘潭:文明星火点亮幸福日常。“我爱湘潭我的家”不仅是口号,更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清晨,莲城志愿者“心相莲·搭把手”的身影活跃在社区;傍晚,“屋场会”“凉亭宣讲”让理论带着泥土芬芳飞入百姓家。正月十五元宵节,竹埠村火龙舞的油纸捻子划破夜空,“打扭丝”“骑龙送子”的古老叙事中,寄托着对五谷丰登的祈愿。“为爱减负”集体婚礼上的新人、云龙山庄小区“百家宴”里的笑声,将移风易俗化作可感可触的温情。这座城的品格,在文明实践中淬炼。当“莲城都开文明车”成为车主共识,当“文明养犬”“光盘行动”公益广告点亮公交站台,湘潭人正用点滴行动重塑城市表情。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守护文明随手拍”纠治陋习超万起,印证了“美好家园共建”的全民自觉。

湘潭,这座承载着“寸土千滴红军血”历史名城,正以“青门杨柳一万株”的生机,展示新时代的活力。在这里,文脉绵延与创新激荡,机遇无限与温情涌动,文明共生与幸福可期——这或许正是“我爱湘潭我的家”最生动的人文注脚。

标题: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以文化人,奏响“爱我湘潭”强音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2/26/99560296.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