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湘潭县: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2025-02-19 08:18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尹义龙 胡武文编辑:罗斌

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尹义龙 通讯员 胡武文

湘楚大地上,湘潭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湘潭县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创新耕地恢复工作,严格督察执法,耕地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4年,湘潭县耕地保护目标为91.02万亩,实际保有量91.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2.76万亩,全县实现耕地连续4年净增加,耕地布局进一步优化,牢牢守住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024年9月,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副主任委员唐华俊来湘潭县调研,指出该县在耕地保护中“下了功夫”,为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压实责任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湘潭县主要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以雷霆手段保护耕地,压实党政同责。2024年3月,湘潭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签定《湘潭县2024年度乡镇耕地保护工作责任状》,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新增耕地“春苗”行动,是湘潭县去年耕地保护打的一场硬仗。该县2023年新增耕地承诺落实耕种举证图斑数1156个,面积5101.42亩。经县自然资源局精心调度,辖内各乡镇人民政府全力以赴,所有图斑全部按时完成举证,部省审核通过5020.91亩,全县整体通过率达96%。

“退草还耕”,是湘潭县委、县政府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整治耕地“非粮化”问题率先打响的第一枪。据统计,该县占用耕地种植草皮有1.2万亩,在去年专项整治行动中,所有地块全部退出并翻耕,新增水稻播种面积近10000亩,实现“良田变粮田”。新增耕地2000余亩,整治地块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既增加数量又提升质量。

大户主导

探索耕地恢复新路径

下大力气和重资金投入恢复的耕地,质量等级往往较低,地块提升肥力需要时间,散户种植短期内得不到效益,恢复的耕地很容易再次撂荒,怎么办?

在湘潭县去年7月出台的《2024年度耕地恢复和永农整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鼓励探索由种粮大户主导的耕地恢复模式。恢复地块优先由种粮大户集中恢复、集中流转、集中管护、集中享受补助。

湘潭县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相关人员介绍,将新恢复肥力不足的耕地,和附近种植多年的好田“肥瘦”搭配,一起流转给种粮大户,并且引导大户开展多元种植,就能很好地化解已经恢复耕地再次撂荒的风险。

湘潭县排头乡南下村种粮大户陈日升,将恢复的耕地、周边的优质水田、坑塘、山体统一流转,实施多元化经营。加上村上给予他恢复耕地5年免流转费,每亩综合补贴400余元。得益于此,陈日升的多元化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所恢复地块的耕种有了长久保障。

以案为鉴

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为确保耕地保护成效,湘潭县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宣传与监管。依托县、乡、村三级巡查,湘潭县对耕地实行全天候实时动态监控,一旦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坚决打击。

去年,湘潭县以该县分水乡永红村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案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案件前因后果,对标对表法规政策,拍摄成《耕地上“长”新房   层层失守的监管》耕地保护警示教育片。并且,各个乡镇组织镇村干部、建房审批相关工作人员、部分党员等集体观看学习,落实“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整改”的“四早”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民耕地保护意识,释放了该县耕地保护的最严信号。

湘潭县“六分山水三分田一分建设用地”,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持续增加,对此现状,湘潭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有清醒的认识。该负责人表示,湘潭县将进一步严格落实“大占补”政策,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占补平衡扩展到各类占用耕地均要落实占补平衡,进一步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以补定占”管控。同时,实施耕地“山上”换“山下”优化布局两年行动,全面优化农村土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努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 的保护格局,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标题:湘潭县: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2/19/99559245.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