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从“闹元宵”中看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担当
新湘潭客户端
文/庞新梅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代表着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纳福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担当。这一天,各种以“闹”为主题的元宵活动丰富多彩,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共赏明月,看舞龙灯、踩高跷等表演,均表达了人们祈祷人寿年丰、祈望团圆美满的心愿。
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元夕”“灯节”,以热烈喜庆的民俗意蕴和团圆喜庆的文化内涵,深受群众喜爱。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从湘乡壶天火龙灯民俗文化表演,到“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元宵”主题文化活动,再到窑湾元宵喜乐会的“月秀越开心”莲城大舞台,一系列既保留民间习俗,又融入了现代元素的活动,一场场“我爱湘潭我的家”民俗文化展示,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传统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既强化了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又满足了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北元宵、南汤圆”,品尝的是美味,蕴藏的是文化,寄托的是人们对于国泰民安、举家团圆的美好期盼。元宵节与春节一样,与祭祀敬神、祈福求祥等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过去和现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伴随“非遗春节”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日益提高,各式各样的庆祝方式层出不穷,“怎样过节”成为节日来临之际的热度话题,传统节日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而这种活力正是源自国人内心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满满的文化自信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我们的节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统节日的加持,让民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民俗文化才能更富生命力,传统节日才能烟火气足人情味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以自信的态度对待民俗文化,积极弘扬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在保持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注重创新与发展,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和活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标题: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从“闹元宵”中看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担当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2/12/9956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