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云源村:庭院“方寸地” 村民“增收园”
新湘潭客户端
何福桥在捕捞生态泥鳅。(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如何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和增收,一直是党和政府紧抓不放的一件大事。近年来,韶山市杨林乡云源村发动村民以庭院为载体,通过政府指导、产业融合、村民自主参与发展的模式,引导村民改造建设房屋前庭后院闲置场地、边坡地、荒杂地,发展综合种养等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今年58岁的何福桥是杨林乡云源村竹山组村民,因为之前身体欠佳没有外出打工,就和妻子肖彩红一起操持家里的前前后后。
家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干点什么好呢?何福桥夫妇思前想后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将房前屋后的山地发展起庭院经济。
开挖鱼塘搞养殖。何福桥家前坪开阔,背靠后山,是单独的一户人家。于是,他将前坪的换地开挖出几口鱼塘,除养殖四大家鱼外,还养殖泥鳅。
“我们养的泥鳅和市面上一般的泥鳅不一样,都是让其在鱼塘自然生长,不喂饲料,是生态泥鳅。”何福桥说,这种自然生长的环境保证了泥鳅的高品质。生态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极为鲜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高蛋白、多营养、低脂肪食品,还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后山坡地种油茶。在后山,何福桥则种植不少油茶树,如今已经挂果。每年,优质茶油除了自给自足外,还能出售一部分增加家庭收入。
另外,何福桥和肖彩红夫妻俩还从广西引进黑皮甘蔗,并在去年种植了5亩地,没想到甘蔗不仅长得好,卖得也好。肖彩红说,5亩地甘蔗卖了近3万元,她很满意了。
尝到了甘蔗种植的甜头,何福桥夫妇今年初“趁热打铁”,又引进了广西甘蔗苗,辛苦栽培了8个多月,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
云源村党总支书记汤治军介绍,近年来,村上发动广大农户倚绿谋路、以绿生金、护绿成金。围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文旅”“小餐饮”和“小民宿”等着力点,整村推进“家园变果园”“果园即蜂园”和美丽庭院等建设,将方寸庭院变成了村民的“增收园”。“庭院经济不仅激活了乡村的资源禀赋,更点亮了农民心中的致富梦想。”汤治军说。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5/01/08/9955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