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首页 社会 正文

地名守护人·湘乡篇丨付桂辉:以文字为舟,载乡愁远航

2024-12-31 07:34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吴珊 罗群义 赵德鑫编辑:罗斌

新湘潭客户端

600-xxt2024-12-31~1|付桂辉在谷水村河滩边寻找原濲水老街的记忆。(本报记者 吴珊 摄)3aad.jpg

付桂辉在谷水村河滩边寻找原濲水老街的记忆。(全媒体记者 吴珊 摄)

地名守护人·湘乡篇

付桂辉:以文字为舟,载乡愁远航

全媒体记者 吴珊  通讯员 罗群义 赵德鑫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或许因为信念,或许缘于热爱,或许……他们坚持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耕耘着每一个地名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用心保护着珍贵的地名文化遗产,积极地传承弘扬着优秀的地名文化,我们给他们一个统一的名字——地名守护人。

乡愁与记忆的一次深情凝视,造就了地名文化深邃意蕴的诗意解读。

付桂辉是一位母亲,是一名私营业主,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因为居住在湘乡市棋梓镇的濲水之滨,她与这个古老的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缘。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阴霾悄然笼罩,付桂辉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她失业了。两个孩子年幼需要照料,她割舍不下,放弃了外出打拼的机会。

这段风雨飘摇的日子,付桂辉很迷茫,不知道事业何去何从,却又在无数个夜晚反复思考,唤醒了她灵魂深处的韧性与创造力。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梦想——借助微信小程序与公众号,搭建一座桥梁,让家乡的故事流传出去,让乡味与乡愁共鸣,进而售卖湘乡本地特产。于是,“乡味乡愁”公众号上线了,原本只是搭建一个卖货的平台,没想到这个公众号不仅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外地游子的心。

付桂辉在公众号上发表的首篇作品是《农民街的烧烤摊》,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熟悉的地名、生动的场景,唤醒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自此,她的笔下《棋梓桥的水蜜桃》《樊塘湾》《腊味》等文章让“乡味乡愁”成为了一个温暖的品牌,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回忆。

“乡味乡愁”不仅是一个卖特产的网店,更成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她与江西的成老先生相遇。老先生对故乡“濲水村”有着难以舍弃的感情,他的叙述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付桂辉恍然大悟,地名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坐标,更是历史的烙印,文化的血脉。于是,她踏上了探寻“老濲水”的征途,用文字记录下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

在现在的谷水村,她遍访耄耋老人,聆听他们的点滴记忆。从九十八岁老奶奶的口述中,她得知老濲水街已沉睡水底。在村主任的引领下,她找到了世代经营锅炉生意的熊老爹,那一叠泛黄的票据与老照片,让她首次窥见了“瀔水镇”的容颜,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这些发现,如同一幅幅拼图,逐渐勾勒出“老濲水”的昔日辉煌。

她将这些故事精心雕琢,发布于公众号之上,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彭典良老师等本地专家的助力下,她策划了一场文友笔会,邀四方文友共赴濲水,探寻历史遗迹,感受文化底蕴。这场盛会,不仅让“老濲水”重焕生机,更激发了人们对地名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现在,彭典良撰写的《瀔水话旧》已经问世,那条沉入水中的古街有了大量文字记载,这段历史也将永远保存下来。

在探寻“老濲水”的过程中,她意外发现这里也曾是抗日战争的烽火之地,是湘乡县解放战争第一枪的响彻之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她将这些历史片段融入文字,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特别是当她记录下老兵傅伯翔的英勇事迹后,不仅为老人赢得了迟到的荣耀,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老地名、传承历史的重要性。

付桂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每一个地名背后,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都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守护。她不仅是一位守护孩子的母亲,更是一位地名文化的守护者,以文字为舟,载着乡愁远航,让更多的人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在棋梓镇文联的成立大会上,付桂辉担任了秘书长之职,带领着一群热爱家乡文化的朋友,共同守护脚下这片土地上的记忆。

地名,是岁月的低语,是文化的瑰宝。付桂辉是千千万万热爱家乡,守护地名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地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标题:地名守护人·湘乡篇丨付桂辉:以文字为舟,载乡愁远航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4/12/31/99555947.html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