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经开区全方位要素保障助企“轻装上阵”
新湘潭客户端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4年12月24日第18版
11月26日,国务院公布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湘潭经开区“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
营造一方让企业热衷投资兴业的沃土,资源要素保障是筑牢其基础支撑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湘潭经开区锚定“五好”园区创建目标,以“产业规划+专业园区+综合服务”强化资源要素保障,通过完善机制、优化配置、降本增效,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助推园区企业稳产达产扩产,主特产业“链式”发展,连续两年获评湖南省“五好”先进园区及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完善机制
聚焦资源集约优政策
“感谢专属服务员牵线搭桥,为我们项目推介当地优秀企业和产品。”湘潭经开区组织供需对接会,为上海冠龙湘潭生产基地项目推介园区内企业产品,既解决项目建设需求,又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所有的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的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的公务员都是服务员。
为高效处置企业要素保障诉求,湘潭经开区打造“一对一专属服务”联企机制。园区管委会领导带头,全体干部职员联点400余家企业(项目)实行一对一专属服务,形成覆盖用地需求、施工建设、用工用能、供需对接、配套建设等全周期的要素保障反馈处置机制,同时组织项目调度会、企业现场办公会推进企业诉求闭环办结。
湘潭经开区
“现场施工进度如何?企业的需求能否满足?”青竹湖人才小镇项目现场,湘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企业经营需求及项目现场建设情况。
为助力蓝思科技扩产扩能,湘潭经开区将湖南农机产业园内约167亩土地、5.6万平方米房屋闲置资产改造盘活,建设可满足企业1000余名员工居住的青竹湖人才小镇。
近年来,该区以湘潭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依托市级土地新政,创新要素保障工作流程和供给方式,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进行改造开发、优化用地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京顺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实施过程中,园区利用湘潭市相关有利政策,在有限空间内建设7栋高标准厂房,扩大容积率,新增计容建设面积5.33万平方米,促进产业更集聚、用地更集约。
优化配置
聚焦主特产业保重点
湘潭经开区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和神盾电池生产基地,电动汽车电池包及散件组装厂房内,电池包生产正有序进行。
该项目是湖南省十大产业项目、湘潭市重点产业项目,投产后进一步提升了湘潭市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链实力。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压舱石。
为了夯实产业基础,湘潭经开区以补链强链为出发点,全面梳理并制作低效闲置土地及资源“一张图”和“一套表”,围绕园区“两主一特”产业定位,精细整合资源,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园区优势产业链服务保障能力。
今年初,湘潭经开区引进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和神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园区精准对接项目用地需求,协调江麓机电九华基地低效用地处置,盘活江麓机电九华基地259亩低效用地、建筑物及3.92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实现土地资源要素的良性互动和空间均衡。
该区利用湘潭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政策“筑巢引凤”,将资产盘活与产业项目招引相结合,精准匹配“两主一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项目,推动企业成群、产业成链。据统计,今年引进20余家医疗器械及配套企业、10余个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
吉利湘潭制造基地生产的
全新A0级纯电小车吉利星愿
此外,园区积极服务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产业发展,引导仓储租赁企业湘潭九华京顺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转型,建设专业化、高标准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高效承接原租赁江麓机电九华基地需迁址重建的中小企业入驻,既为吉利湘潭基地扩能腾退空间,又促进产业集聚,带动京顺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扩能增效,提升全区亩均产值效益。
降低成本
聚焦项目推进提效能
“感谢行政审批局在项目报建环节的指导与高效服务,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上元(湘潭)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负责人给园区服务点赞。
为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竣工、快达产,湘潭经开区立足项目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深化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审批改革及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服务模式,缩减审批流程及环节,合并办理事项,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目前,项目审批环节缩减40%,审批速度提升72%。
“项目建设时,原厂区实施不停产改造和扩建,既平衡了原厂正常生产,又新增有效投资。”湘潭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池项目推进工作中,园区对照有关任务清单,全力以赴抢抓工期,48天实现PACK车间产线区正式交付使用。
近年来,湘潭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将企业扩产项目与产业强区“千百十”工程、“三改一扩”行动等相结合,制定企业扩产扩能及技术改造需求清单,月调度、季点评、年总结,涉及土地处置、施工建设、配套设施的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处置难点堵点,积极协调配套资源,助力企业扩产与生产两不误,不断提升项目建设效率。
长株潭生产服务型
国家物流枢纽(一力物流)项目
湘潭经开区还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企业构建上下游合作关系,提供涵盖招聘、培训、劳务派遣、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竞争力。目前,已集聚北京外企、湘潭人才集团、华顺集团、荟才人力等企业53家,实现营收超10亿元,累计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需求2.3万余人。
一套“组合拳”下来,园区闲置资产活力焕发,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龙头企业扩产增效,园区发展稳中有进。
——2023年以来盘活存量土地4803亩,盘活闲置资产价值达3.23亿元。湘潭吉利商用车全新智能LCV改造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一批典型案例,是湖南唯一入选案例。
——湖南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LCV核心零部件智慧工厂项目实现量产,预计全年完成整车产量6000台,产值超8亿元;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和电池项目投产达效,纯电车型“星愿”引爆市场,上市65天交付突破4万辆,截至11月,吉利乘用车整车产量超24万辆,增长23%,产值突破200亿元,闪聚电池新增产值8.8亿元。
——蓝思科技(湘潭)基地今年新增投资近10亿元,产值超200亿元,实现翻番;实缴税收超2.4亿元,同比增长6.5倍;就业人数超1.8万人,同比增长30%。
——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实现产值22.8亿元,增长82.8%,园区产值今年预计达30亿元;全省首个医疗器械审评核查分中心成立,湘潭市医药集采和数据中心正式挂牌;产业园在连续两届全国“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上,蝉联“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园区”,在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决赛中胜出,被省商务厅评为“产业抱团入湘转移优秀园区”。
——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5.7亿元,增长6.6%,全市排名第一;1-11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33.6%,连续11个月排名全省产业园区第一;目前,累计完成外商再投资额3.6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累计培育243家规模工业企业、177家高新技术企业、3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园区连续两年获评湖南省创建“五好”园区先进园区。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4/12/28/9955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