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第五中学:七秩逐梦 走向辉煌
新湘潭客户端
这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的坎坷逆袭,一场昔日薄弱学校的历史蜕变。 让我们一起来看她如何凭实力位列全县前茅——
湘潭县第五中学:七秩逐梦 走向辉煌
洪静雯
白石故里,晓霞山麓,全省少有的地处农村的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坐落在此,这就是湘潭县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县五中”)。
1956年至1991年在李家垄的黄土坪上,县五中师生在木板楼里,半工半读,磨砺出“团结奋进 勤勉务实 作育英才 垂裕后昆”的县五中精神。
眼下,搬迁新址已有30余年,经过一代又一代县五中人的持续奋斗,学校踏入发展快车道——从县明星学校,到市重点中学,再到2007年10月,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正式挂牌……对县五中来说,瞩目的不只是耀眼的成绩,还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及“争当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不变追求。
于“自救”中衍生“搬迁精神”
翻开质朴厚重的县五中校史册,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在光影交错间,无声地诉说着校园的成长故事。
1984年,为改善学校落后的办学条件,老五中人作出了“迁出李家垄,建设新五中”的重大决定,成为全省最早的为了追求“优质办学条件”而主动整体搬迁的高中。
搬迁校址,这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次自救。
历时7年,通过县五中人自下而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校址搬迁至中路铺镇凤形村,开启学校发展新篇章。这次浩大的文化迁徙不仅让县五中有了“湘潭的西南联大”美誉,还形成了“救亡图存、赓续文脉”的搬迁精神。
“五中人,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这是这所学校努力改变现状,积极拼搏赢取未来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县五中人心中,“搬迁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是对往昔那段艰难迁徙历程的铭记,更是一种持续激励全体师生奋勇前行的动力源泉,它激励着每一位县五中人在教学相长的道路上,以无畏的勇气跨越重重障碍,用开拓的思维迎接新的挑战。
今年,在县五中党总支书记胡来星、校长左海军为领导的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学校以“善雅敬思恩诚明责”校训为引领,将“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理念根植于教育之中,努力丰富着学校的内涵,夯实着学校的文化底蕴。
学校实行“一二三四五”工程,即紧盯教育教学一个中心,适应学情与教情的两种变化,聚焦“师德师风、队伍建设、课堂教学”三个重点,发扬“搬迁精神、体育精神、创新精神、忧患精神”四种精神,打造“激情跑操、自信德育、启思课堂、青训造血、校园文化”五个特色,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用有力度的行动、有温度的教育,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现在,步入县五中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布局规整的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功能分明的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美丽的校园里,香樟、桂花树等绿树成荫,苗圃内山茶吐艳,榴苞如火,欣欣向荣;文化墙、廊柱间“名言警句”时时映入眼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融为一体。这所富有文化与现代气息的学校,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熠熠生辉。
于“自立”中延续“体育精神”
隆冬之际,清冷的校园很快被篮球场上学生的呐喊声、裁判员的哨声所点燃。场边,一抹亮丽的身影,与球员随行,正全神贯注地履行裁判职责,她便是县五中资深体育教师胡晓红。
作为县五中搬迁新址后首届学生,她成长于此、反哺于此、扎根于此,整整22年。
“1991年来到县五中读书后,我入选了学校的体育队,是一名急行跳远运动员。当时学校条件很艰苦,放眼望去,只有3栋教学楼,其余设施一概全无。”胡晓红回忆道:“为了保证训练不中断,每天早晚,教练陪着我们跑5公里的路程,去借用其他学校的操场。到达田径场后,还要进行两个小时候的训练。晚上回到宿舍,累得精疲力尽。”
三年的读书时光里,这一路的奔波从未停歇,风雨无阻。胡晓红说,那时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必须出成绩。
就是这特殊环境造就了县五中人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上世纪90年代,市、县内高中名校林立,百舸争流,老五中人结合学校实际、因势利导,在体艺立校的路上进行深度耕耘。
从1991年开始,学校连续三届取得了湘潭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并获湘潭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体育队中多名学生分别获得市、县级体育赛事田径项目一、二名。胡晓红也获得了湘潭市中学生运动会长跑项目女子组第二名,并凭借体育特长,成功考上了大学。
2002年回到母校任教后,胡晓红将当年县五中的“体育精神”继续发扬,不分早晚、不惧寒暑、一线带队、全程陪训。在她的坚持下,县五中将一批又一批体育生送入理想的大学,其中不乏有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
而那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宛如星星之火,早已不再局限于体育组内的传承,已化为一种无声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每位教师的灵魂深处,让整个校园都弥漫着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蓬勃气息。
无论是在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里,还是面对教育改革的汹涌浪潮,教师们都以运动员般的毅力,勇往直前地迎接每一个挑战。他们在备课的赛场上精心钻研,在课堂的竞技中激情挥洒。
“今年,我们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灵魂、以队伍建设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积极探索‘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变革。”学校教务处主任周鑫介绍。
前不久,该校龙婷老师在湘潭市2024年高中“新视野”课堂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音乐赛课第一名,这一成果,正是学校坚持新课堂理念并成功付诸实践的有力见证。龙婷在竞赛课中,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为核心的要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音乐知识的传授巧妙地融合于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里。这一荣誉不仅为龙婷老师个人的教育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竖起了一座明亮的灯塔,激励着全体教师在生本课堂的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也让外界对学校的教育创新与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赞赏。
于“自强”中铸就“创新精神”
进入新世纪,县五中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00年学校被评为湘潭县“明星学校”,2002年被评为湘潭县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04年晋升为湘潭市重点中学,2007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按照“看齐重点,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跨越推进”的思路,校园建设加速,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学校校园面积由原来的72亩扩展到158亩,校舍面积由不足2万平方米增加到3.6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随着学校办学质量和声誉的不断提高,大量城市学生的涌入,让县五中转变为地处农村的“城区中学”。为了让这批学生能在之前失意的学习中重振信心,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县五中的生活,学校立足实情、结合实际,深化“人生七日”的德育模式,坚持“五育并举”理念,构建多元育人平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打造‘激情跑操、自信德育、启思课堂、青训造血、校园文化’五个特色,引导每个学生实践‘五个一’,即加入一个社团,登上一次舞台,参与一项赛事,完成一场远足,学会一种特长。以体健心、以艺促学,实现身心齐臻全面发展。”左海军介绍,得益于学校的一系列开拓性举措,近年来,学校中考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去年录取线已与县城名校接近,大幅领先于县域内其他农村中学;2022年在湘潭市教育局督导检查评估中,县五中课堂教学评估优良率达100%,并获得全市督导评估优秀单位荣誉。2023年,县五中在省教育督导评估复评中再获优秀。
县五中的师生们在追求自强的征程中,不断探索、突破,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步铸就了独特的“创新精神”。
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如今的县五中仿若一座活力四溢的能量场。这里的学生们犹如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知识的沃土里深深扎根,他们腹有诗书,似蕴藏无尽能量的金色朝阳;他们躯体强健,像茁壮成长、不惧风雨的挺拔白杨;他们精神振奋,若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炽热火炬;他们昂扬向上,如振翅高飞、搏击长空的矫健雄鹰,在县五中这片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天地里,尽情绽放青春光彩。
于“自觉”中催生“忧患精神”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农村学校面临的压力正与日俱增。针对学校特殊的教情与学情,县五中自上而下自觉而清醒地催生了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忧患精神”。
老师们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学校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响应学校发展的号召。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老教师们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青年教师们热情洋溢,带来创新与活力。
有着31年教龄的老教师陈建良,教育情怀深厚。面对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任,他毫不犹豫地挑起大梁,并主动承担起引领年轻班主任的责任,助力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赵铁根老师,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技创新教育一线。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硕果累累。他还多年义务联系车辆帮助青山桥片区的学生往返学校,以行动诠释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学校的责任。
学校的三位年级组长同样令人钦佩。他们平均年龄50岁,岁月在他们身上沉淀下深厚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54岁的高一年级组长张乐老师,作为历史正高级教师,他凭借深厚的学科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知识。同时,他以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高一年级教师团队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高中生活奠定坚实基础。56岁的高二年级组长朱明智老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关爱,赢得师生的一致好评。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协调各方资源,为高二年级营造了昂扬奋进的学习氛围。刚过完50岁生日的高三年级组长宋思兵老师,在高考备考的关键阶段,她不分昼夜带领高三教师团队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为学生的高考之路保驾护航。
中年教师邓有志老师身兼总务处主任和语文教师两职,在忙碌的行政工作与教学任务间自如切换,展现出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王艳老师同样身兼数职,既是办公室主任,又担任高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在繁杂的校务工作之余,用心为学生传授知识,助力学生成长。
良好的工作氛围带动着年轻老师快速成长,这里既有人文关怀的温暖,又有使命驱动的自觉,每个老师都把自己的职业成长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每个老师都把自己的激情和热血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征程当中,这种来自普通老师的深刻变化,是县五中最宝贵的财富。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忧患精神”在团队协作层面的生动体现。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共同谱写着学校教育的壮丽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4/12/27/9955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