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研学记⑦丨“蓝墨水”上游的天岳书院
新湘潭客户端
编者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江自南向北,流经湖南全境,是湖南人的母亲河。它与汨罗江等一道汇入洞庭湖,构成了浩瀚的洞庭水系,也带来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造就了湖南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为深入探索湖湘文化的源流与特质,深度挖掘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湖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湖南文化强省提供价值支撑,我们特推出“湖湘研学记”重大融媒体系列报道,逐水而行,奔赴湖南各地,探寻与思索“传承和发展湖湘文化”这一时代命题。
天岳书院:文武双全,学海流长
“湖湘研学记”的脚步沿湘江而行,唯一的例外,在汨罗江。或许是因余光中那蘸着乡愁的笔,写下了“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或许又是别的更重要的原因。
总之,探寻湖湘文化,绕不开这条江。
一、诗魂映江波
踱步平江县城,汨罗江宛如一位素颜静卧的隐者,初看似无奇处。可历史的风烟一起,屈子的身影便在这江面浮现。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诗祖”屈原听闻国都陷落,壮志未酬,投身汨罗江,刹那间,江水被诗魂浸透。
湖南师大的郑佳明教授,这位深耕历史文化沃野的学者,曾在讲座中喟叹:“屈原,是湖湘文化的底色!”他认为,“周敦颐、张栻、王船山、胡安国、胡宏等湖湘文化的‘大咖’也都有对屈原祭奠论述的诗词文章,这就形成了湖湘文脉中的一个直流。”
小田村的杜甫墓祠
相对少为人知的是,千年之后,“诗圣”杜甫亦长眠于此。但这一说法也有争议。关于杜甫的归葬之地,或墓、或墓冢在全国有八座之多,而1984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拨云见月,认定岳阳平江小田村的杜甫墓为全国唯一真墓。
相关依据可去小田村的杜甫墓祠中寻找。
踏入墓祠,仿若踏入诗史的回廊。祠门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诗圣遗阡”。“官厅”陈列着清朝著名大臣李元度所著千字文《杜墓考》木刻,写有杜甫的功绩和对杜甫墓祠的考证,认为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结束了两年的湖湘漂泊,北归故里入洞庭,途中遇寒风恶浪,重疾复发,盘缠用尽,为求医而溯汨罗江往昌江(今平江县)投友,不幸病逝,遂被后人葬于此地。
“官厅”高悬的清嘉庆学者张瓒昭书写的“学海流长”匾额,似是诗圣学问的悠悠回响,也引出了一家书院的悠悠往事。
天岳书院
二、书院启斯文
有了汨罗江的“蓝墨水”文明,受屈杜遗风之影响,平江自古兴文重教。至南宋,私塾、书院遍布全县。这其中,不得不提“平江九君子”。
宋光宗绍熙年间,朱张会讲之际,九位平江人(李儒用、吴雄、邹輗、许炳、方暹、毛友成、鲁仕能、方輗、万镇)成为朱门弟子,史称“平江九君子”。这九位朱子门生为倡明理学,先后在平江兴办阳坪、台川、殊恩三座书院。淳祐年间,出现了全省乡试中举人全部是平江人的盛况。
清代,书院发展进入繁荣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天岳书院应运而生。在康熙至同治年间,经官方主办,得乡绅(学田)捐助,几易其址。同治七年(1868年),张瓒昭之子张岳龄回乡,与李元度等重修书院,建成了第四址的天岳书院。
这是今日我们能在平江县东兴中路看到天岳书院的缘起。天岳书院也是当今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县级书院之一。门首“天岳书院”匾额宛如历史的眼眸,两侧对联“天经地纬、岳峙渊渟”,苍劲雄浑,相传为李元度所写,穿越时空浩叹,诉说往昔峥嵘。
天岳书院发展历程
三、学脉承古韵
李元度其人的故事不止于此。其书斋匾额,藏着湖湘精神的密码——“求实用斋”,为曾国藩亲题,背后是烽火岁月里的袍泽情深。
晚清乱世,平江儿郎投身湘军,追随曾国藩、左宗棠等中兴名将,马蹄踏破天山雪,剑指收复新疆土。李元度身为曾国藩幕僚,两番救命之恩,得此墨宝,再自然不过。
这期间,平江籍湘军将领李元度、张岳龄、李藻等,为晚清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亦将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传到更远的地方。而张、李等人返乡重修的天岳书院,更是将湖湘文化代代传承——
天岳书院内展陈的《天岳书院记》详细记载了张、李重修书院竣工后的“开学第一讲”。作者是当时的院长李汉章,他告诫学生要博览经史子集,“浸淫于秦汉唐宋诸大家以发其华”。
天岳书院集“讲学、藏书、祭祀、学田”于一体,仿岳麓书院之学制,在全县范围的社学、义学、族塾、家塾、村塾中招收学生,传承忠孝理学,培养经世致用之人才。书院学生最多时达两百名,最少则几十名。
书院门口的“天经地纬 岳峙渊渟”一联,不仅嵌了“天岳”二字,更提出了学识要渊博、道德要如山崇高、如水深沉之期望。学子亦不负期待——
在天岳书院的墙壁上,排列着从北宋开宝年间至最后一次科考平江考中的进士与举人名单,共有进士53人、举人236人。清代以来,平江共诞生将军560多人,其中正二品以上59人。即使在战乱年间,天岳书院(县立中学)仍坚持开办,有1100余名学生顺利毕业。
四、红色铸新魂
1898年,维新之风轻拂,天岳书院破旧立新,课程革新。自1901年起,它仿若蜕变的春蚕,学堂、小学、中学更迭蜕变。直至1928年,一场革命风暴,彻底重塑其灵魂。
平江起义纪念馆内景
毗邻的平江起义纪念馆,详实收录了那段热血传奇——
1928年7月22日上午,彭德怀率领第一团士兵在原天岳书院操场誓师起义,揭露国民党当局的罪恶,宣布实行士兵会章程。中午,起义部队迅速占领县城,解除了反动武装,抓捕反动分子,解救了上千名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便是震惊全国的“平江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也随即诞生。
天岳书院旁的大操坪就是当年集结起义地
至此,天岳书院成了一座红色书院,也成了今日的“平江起义旧址”。此后,这里又发生了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1930年7月22日,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又从这里出发,指挥20余万红军、赤卫队攻打占领长沙城;
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359旅南下的司令部驻扎于此;
1949年7月22日,商讨湖南和平解放的国共谈判代表在此会晤。
“敢为人先”,成了书院上空不落的旗帜。
1958年12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彭德怀元帅重回故地,望着天岳书院(平江县第一中学),目光如炬,手书“平江第一中学”校名,那是元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
如今,平江县第一中学书声琅琅,与杜甫墓祠“学海流长”匾额遥相呼应,仿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端连着悠悠过往,一端通向璀璨未来。而汨罗江,这条承载湖湘文化精神的丝带,与湘江相拥,汇入洞庭。
这是一个过去的故事,这也不是一个过去的故事。
本站研学点:
①天岳书院
概况: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于清同治六年迁建于此。砖木结构,仿“岳麓”“城南”之制。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此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位置:岳阳市平江县东兴中路346号
电话:0730-6231688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②平江起义纪念馆
概况:成立于1985年,国务院原副总理陈云同志题写馆名。由平江起义旧址、彭德怀铜像广场、史料陈列馆组成,真实地反映了彭德怀元帅及其领导的平江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建立人民共和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位置:岳阳市平江县东兴中路346号
电话:0730-6231688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③杜甫墓祠
概况:现存的墓祠是1883年(清光绪九年)重修的。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认定杜甫墓祠为中国唯一的杜甫墓葬。
位置: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距天岳书院车程26分钟)
电话:0730-6937578
开放时间:8:30-17:30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4/12/24/9955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