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两会报告丨千年雨湖 创新崛起
新湘潭客户端
文/付鼎臣
今年,雨湖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推进“八大行动”,深入实施“六提工程”,一手抓解放思想,一手抓贯彻落实,不惧风雨,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以“全国百强、全省前十、全市第一”为总目标,穿透管理。
2024年晒晒亮眼“成绩单”
实现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预计数,下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再次入榜壹城智库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和赛迪创新百强区,分别进位至第92名和第94名
鹤岭镇首次上榜壹城智库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
抓产业 促集群
“强”的支撑更加有力
●园区经济示范引领。湖南裕能磷酸铁锂出货量全国五连冠、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成功拓展海外项目。湘潭电化锰酸锂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全部开工。71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38个。
●文旅融合蓄势发力。万楼·青年码头荣获第五届中国文旅先锋奖,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入选“湖南省微短剧拍摄取景地”第一批名单。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0%。
抓投资 促消费
“稳”的基础更加巩固
●项目投资提质增效。75个市考核区责任项目中37个项目竣工,投资完成率120%。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超长期国债项目6个,专项债项目2个,总资金6.35亿元。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签约引进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外贸进出口额完成率和增幅排名全市第一。
●消费潜力持续激活。金海、新天地步步高经“胖东来”调改后日益火爆。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创成第二批湖南省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康星百货重新装修并将于春节前营业。
抓改革 促创新
“进”的动能更加强劲
●重大改革有序推进。扁平化治理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获评“中国基层领导力典型案例”。医改工作荣获省卫健委医改工作成绩突出地方(单位)荣誉。
●科创主体量质齐升。有效发明专利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全市第一。湖南大学水下电声转化综合试验场重大科研装置建设项目实现湘潭国家级重大科研装置零的突破。
●优化服务强基赋能。与湖南科技大学共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文旅融合雨湖基地入驻雨湖众创空间。组织产销对接、政银企对接、“创客中国”等系列活动,意向签约金额17.3亿元。
抓创建 促文明
“美”的形象更加彰显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5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43套。改造户内燃气设施8173户;改造老旧庭院管道35.5公里。
●和美乡村焕发新颜。完成农村公路修复性养护23.4公里、预防性养护15.5公里、安防工程14.8公里。打造3个市级美丽乡村,建成15个美丽屋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成95家企事业单位和62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管网40公里。5个国、省控断面及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
抓安全 促稳定
“治”的举措更加有效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4万亩。恢复耕地1130.97亩。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4.1%,平均单产同比增长3.7%。
●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受伤人数同比下降100%。有效应对3轮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和8次强降雨极端天气。
●风险隐患有效管控。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C、D级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和自住非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全部整改销号。信访总量明显下降。九华片区社会秩序明显向好。
抓实事 促和谐
“暖”的感受更加真切
●民生实事亮点纷呈。高质量完成47个重点民生实事任务,老年助餐服务点建管工作被新华社《瞭望》周刊推介。
●社会保障坚强有力。城市低保和城市特困、残疾人“两补”、社会散居孤儿、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全面提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排名全市第一。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扩班增容3500个学位。新增12家社区食堂和17所社区学校。雨湖人才公寓竣工。长城乡卫生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案例入选中国农村卫生协会2024年乡镇卫生院学术年会管理案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标准化建设率100%。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聚焦实业强区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快构建具有雨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护航产业发展。聚焦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材料和电池等十大重点产业,常态化会商服务。
●优化助企服务。常态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巩固项目警官制等经验做法。强化企业服务中心建设。
●强化项目支撑。储备项目60个以上,实施重大项目150个以上,加快推进湖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雨湖基地(一期)、姜畲矽砂矿项目等十大产业项目运营投产。
聚焦改革创新
涵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定不移推改革、促开放、强创新,汇聚要素、释放潜能、厚植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市第一、二批重点推进改革事项。推进千年雨湖智慧平台集成等区级十大重点改革创新事项。
●强化创新驱动。强化区科技发展中心建设。做好省级创新型区建设中期考核。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产教融合。健全校企人才共引共享模式。加快推动湖南大学水下电声转化综合试验场重大科研装置、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项目等十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
聚焦扩大内需
激活高质量发展要素
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提振消费引流。持续推动“两重”“两新”政策落地。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夜市经济”“街巷经济”“首店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打造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
●规范招商导向。严守红线底线,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
●推进办会兴城。筹备办好第六届湖南旅发大会。联动城发集团推进杨梅洲芒果主题乐园、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沿江一线城市风貌提升。
聚焦城乡融合
拓展高质量发展容量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完善基础功能配套。强化长株潭“一座城”理念,抓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
●创新城镇管理模式。常态化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从严管控烟花爆竹燃放、餐饮油烟排放、工地和道路扬尘等面源污染。深化“大物业+大服务”改革。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做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保种、育苗、栽培、营销品牌化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聚焦安全稳定
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攻坚安全隐患整治。做好城市运行安全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
聚焦惠民利民
增进高质量发展成效
全力办好省市区民生实事,擦亮“在雨湖感受幸福”品牌。
●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持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探索推广“妈妈岗”等弹性就业岗位。持续抓好根治欠薪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加快健康雨湖建设。争创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强化“三医”协同联动。建成区中医医院并投入使用。
●健全养老托育服务。巩固区乡村三级养老服务阵地建设。新增社区食堂5家、社区学校8家。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加大弱势群体关爱帮扶力度。推进全民参保和“温暖社保”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4/12/24/9955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