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区: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
新湘潭客户端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环境”,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谈及湘潭高新区的营商环境,企业家们脑海里冒出的大多是这句话,“永远把企业的发展摆在首位!”
对于连续4年获评湖南省产业园区营商环境评价先进园区的湘潭高新区而言,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2024年,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导向,湘潭高新区一心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努力建设审批更快、流程更简、监管更准、服务更好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湘潭高新区政务大厅。 (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一流的政务服务。
年初,湘潭高新区“四即改革”经验获评2023年度全省政务服务“揭榜竞优”十大典型经验。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今年,湘潭高新区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五即”改革,出台《湘潭高新区推行建设项目“五即”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创新推行项目竣工投产后“达产即复核”,采取“一改革一方案一案例”模式全力推进,巩固项目全链条集成服务成效。
“感谢你们提供帮代办服务,有这么好的政策,不愁企业办不好!”湖南格兰德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志华由衷称赞。
企业“获得感满满”,源于湘潭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积极对接该新购地项目,开展全链条“一对一”帮代办服务,主动上门为企业讲解项目审批全流程,为企业建设厂房答疑解惑,为项目建设按下“快捷键”。
擦亮政务品牌,湘潭高新区持续推进“驿站+主播”“线下+线上”新型政务服务,打造“小高说政务”品牌,完善“湘潭高新微政务”视频号的云直播、云导办、云资讯、云推介、云打卡5个专栏设置,发布云政务系列视频62期,开展便民惠企驿站行活动6场,“小高说政务 助您省心办”“有事找驿站 全程帮代办”服务获得企业点赞。
以“湘潭高新微政务”视频号的云直播为例,聚焦企业所需,通过云直播线上解读解答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企业研发奖补政策、税费政策、招商政策、金融服务、高企认定等热点问题,云上“好政策”引企入园,推动3000余家经营主体安家落户园区。
为搭建“政企互通”直通平台,实现服务全覆盖,湘潭高新区整合资源,在全市率先将政务服务延伸至工业产业园、商圈聚集区,建设了金荣、中南、新松等7个政务驿站,打造“5分钟”政务服务圈,解决企业困难诉求600余个,切实做到了“有事找驿站全程帮代办”。
提升审批时效,湘潭高新区积极承接新一轮106项赋权事项,分类设立企业开办、项目帮代办、政策兑现综合窗等,制定帮代办实施办法,组建帮代办服务专班,为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据介绍,今年以来,园区新建工程项目报建全流程审批平均用时15个工作日,压缩62.5%。11个项目采用“拿地即开工”模式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以审批提速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真金白银”精准赋能企业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源于自身勇于创新的“信心”,也少不了税惠政策“真金白银”的支持。
4月30日,湘潭高新区与中国农业银行湘潭分行共同举办以“政银携手 服务实体 共建园区新发展”为主题的政银企对接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畅通金融机构与企业沟通桥梁,推动实体产业与金融普惠互利共赢。
现场,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农业银行湘潭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湘潭高新集团、金杯电工电磁线、永霏特护、湖南省建三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湘潭分行分别签约,授信金额达26.35亿元。
金融活则产业兴,产业强则金融强。湘潭高新区走访调研数十家园区企业,以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和痛点为出发点,开展“数字高新”项目平台的构架搭建、执行的流程路径梳理工作。
耗时数月,由工商银行技术团队搭建的集电子政务服务、企业融资服务、经济运行分析为一体的“数字高新”系统,于10月31日上线。有园区企业率先“试水”,通过“数字高新”平台在线申请100万元“科创e贷”,资金顺畅通过在线路径到账。“数字高新”平台项目的上线,标志着园区与工商银行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着园区在数字金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资本持续注入“铺路搭桥”,湘潭高新区还积极探索“产业+基金”等模式,明确与市电化产投合作组建湘潭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争取撬动一批私募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园区产业建设。
惠企政策资金的高效拨付,是提升企业感受的关键点。湘潭高新区将涉企资金优先纳入月资金支付计划,积极落实各级奖补政策,1-9月兑现各类涉企资金8017万元,落实减、退、抵税收优惠政策2.26亿元,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活力。
“两重”“两新”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湘潭高新区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成功帮助胜利钢管获得2024年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国债资金预计670万余元,帮助迅达集团将172种商品纳入省市首批家电“以旧换新”名录库并策划专题促消费活动。同时,积极指导园区企业加强项目包装和申报,目前设备更新贴息贷款获批13.45亿元,中长期贷款获批12.66亿元,国省转移支付到位0.92亿元,永霏、泰威、重药民生获批435万元等省预算内资金。
用心用情破解“急难愁盼”
园区为企业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政策培训。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谋企业之所需,既是园区长情的承诺,也是实干的注脚。
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是国内扁电磁线行业领军企业。冬日暖阳下,新能源第三期扩能建设项目工地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磁线产能将扩大至年产5万吨,并新增1.5万吨新能源铜铝排年产能,新增年销售额45亿元。
“当前,项目处于联合厂房的砌体、封顶阶段,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6月有望投产。”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王锋介绍,项目进展顺利,主要得益于湘潭高新区的支持,尤其是在项目供地、项目申报等方面,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原来,两年前,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为扩充产能,意向选址一墙之隔的一块低效闲置用地。然而,与该地块上的企业负责人接洽时,却碰到了“软钉子”。
湘潭高新区获知情况后,成立工作专班,坚持协议收回和强制收回同推进、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同使用的“两条腿走路”思路,以4400万元包干价收回这116.4亩土地及该宗土地上的构筑物、附着物,较供地时间提早4个月交付金杯电工新能源第三期扩能建设项目使用,成为全市“腾笼换鸟”的经典案例。
湘潭高新区科创局局长王虹介绍,“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园区精准服务企业,同步启动规划国土的前期手续,项目全流程审批仅用时9个工作日,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受惠的企业,远不止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一家。
为推动从“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湘潭高新区加大督办土地报批上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完善土地报批“专班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调度”工作机制。
园区的重点项目,均可获得“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名管家”服务保障。
华菱线缆厂区拟扩建过程中,10KV“野马线”“野土线”高压杆线对项目新厂房建设存在影响,企业向湘潭高新区管委会申请支持解决该杆线迁改项目。
接到企业诉求后,区开发建设局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单位前往现场察勘,在确保不影响各方规划建设,不造成二次迁改的基础上确定方案,安全高效完成杆线迁改项目施工。
“效率高、服务好、为企业做实事,感谢湘潭高新区对华菱线缆杆线迁移工作的支持,比预计完成时间还早了两个月,为企业投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非常高兴。
今年以来,湘潭高新区深入推进“纾困增效”专项帮扶行动,以部门协同、全员服务、问题快解,保障项目建设、企业发展,77项限期交办问题销号率100%。
招商引资释放“磁场效应”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投资兴业的“沃土”,也是招商引资的“催化剂”,吸引着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要素流入,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无限可能。
湘潭高新区上下联动,全员上阵,组建7个特色产业园工作专班,聘请16名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打造特使和顾问招商矩阵,与专业化公司合作建强委托招商团队,形成了全员“大招商”工作格局。
“置顶”招商引资服务,湘潭高新区构建项目洽谈到落地达效的全生命周期招商生态,制定招商项目闭环管理办法,绘制招商项目“一表两图”(线索表、入园流程图、建设流程图),形成项目入园十个标准环节,招商质效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园区相关领导和各专班累计“走出去”招商55批次,拜访重点企业78批次,对接洽谈重点项目49个。共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规模81.2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湘商回归”项目12个,连续两个季度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骏马奖”。
其中,宽幅镁板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由500强央企中冶集团投资建设,全面建成达效后年产值预计超30亿元,税收达2.4亿元。
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湘潭高新区未来将明确50%以上的人员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紧扣园区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园,再引进落户一批重大产业实体项目,为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一边是源头活水不断,一边是“老树”发出新芽。
高瑞电源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水性粘合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湘潭高新区的“软实力”,吸引其从外地迁入。企业自主研发的锂电池水性粘合剂,攻克了“卡脖子”技术,改变了我国锂电池水性粘合剂一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湘潭高新区还多次牵线,搭建高瑞电源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直通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3所驻潭高校均与其开展校企合作。
“枝繁叶茂”的高瑞电源,上马年产5万吨动力锂电粘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志在打造全国锂电粘合材料行业智造中心及锂电池粘合剂材料创新中心、技术服务平台。
从项目拿地开始,湘潭市委市政府和湘潭高新区工管委都给予高度关注,时常“嘘寒问暖”。湘潭高新区专门为项目召开进度帮扶会议,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落实落细每一个施工节点。项目方不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奔波”,只管甩开膀子搞建设,格外省心。
“5万吨只是第一步,后续产能还会进一步扩充和提升。满产后,该项目年产值将超10亿元,亩均产值超5000万元,亩均税收超300万元。”对于企业未来在园区的发展,高瑞电源总工程师刘龙信心满满。
本文链接:https://www.xtol.cn/2024/12/20/9955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