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首页 要闻 正文

走进革命文化遗址丨刘道一烈士祠

2024-11-07 17:08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谷桔 李新辉编辑:罗斌

新湘潭客户端

600-xxt2024-11-07~1|刘烈士祠。(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9bcd.jpg

刘烈士祠。(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走进革命文化遗址”系列报道㉖

刘道一烈士祠

全媒体记者 谷桔

地理位置

雨湖区城正街

红色故事

刘道一,1884年生于湘潭县花萼乡八斗冲,祖籍衡山,4岁时随父迁居湘潭城内。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1903年,刘道一随哥哥刘揆一参加华兴会。190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东渡日本,成为东京留日学界极为活跃的人物,结识了秋瑾,组织“十人会”,后加入冯自由等人组织的“洪门天地会”。1905年,孙中山筹备成立同盟会,刘道一参加筹建并被推任书记、干事等职。

1906年春,刘道一受黄兴委派,与蔡绍南、彭邦栋等人重整会党、策动新军,做起义的准备工作,他负责驻守长沙,掌握起义全局,并负责与同盟会总部及各方面的联络。12月,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刘道一在由衡阳返回长沙的途中被捕。狱吏对他严刑拷问,以致肌肤尽裂,血流遍地,他高呼“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并在狱中题诗以明其志。

被捕半个月后,刘道一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根据孙中山先生指示,1913年,湘潭县首届议事会决定,将原清政府湘潭县守备衙门改为“刘道一烈士祠”。

刘道一烈士祠原有四进,房屋四十余间,八字形大门上有“刘烈士祠”朱漆金字直匾。第二进挂有“衡岳正气”四字横匾。第三进挂有“成仁取义”四字横匾。第四进是烈士纪念堂,正中有刘道一半身像,两旁有孙中山及黄兴的挽诗。如今刘烈士祠只剩下原纪念堂的七间房屋,前面三进均被拆除,改建了住房。

刘道一烈士祠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