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组关键数据看湘潭75年巨变
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陈颖 通讯员 周微
75年,是历史长河中短暂一瞬,但对湘潭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却是沧桑巨变。
7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湘潭的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粮食产量、消费价格等民生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近日,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发布新中国75年湘潭民生改善成就系列报告,让我们一起追随数字的变化,回顾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湘潭民生事业发展的动力与成就。
一曲幸福颂歌——居民收入跨越式提升
七十五载,是一曲干事创业的幸福之歌,居民收入实现由百元到千元再到万元连续跨越式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湘潭市仅有4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从业职工只有1.7万人,人均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湘潭职工工资水平呈螺旋式变动,到1977年,湘潭市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87元,比1949年的286元增长1.1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人民收入的政策和措施,20年间,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湘潭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据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03.4元(首次突破五千元大关),按可比口径,比1978年增长6.8倍。与此同时,全市农村广泛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农村居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长,199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32元,与1980年的199元相比,净增加2333元,增长11.7倍。
1998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湘潭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在1998年和199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阵痛”之后伴随的是新生。从2004年开始,随着相关改革政策顺利推动,企业职工经历下岗阵痛后,积极进行再就业及创业,促进了收入的增长。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度增幅基本保持在10%以上,且连续迈上新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突破一万元大关,2011年突破两万元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2012年突破一万元大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央提出要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3年开始,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结束了高速增长期,进入高质量平稳增长阶段,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据抽样调查资料,2023年湘潭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269元,突破了四万元大关,比2013年的18555元增长122.4%,年均增长8.3%。
收入的稳定增长,托起的是湘潭人民“稳稳的幸福”。
一曲丰收赞歌——粮食生产稳中向好
七十五载,是一曲欢喜满怀的丰收赞歌,全市粮食产量先后跨越数个台阶,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经济发展的底盘。
新中国成立以来,湘潭市粮食生产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有持续多年增产,也有连续几年减产,但总体上呈波动式增长。湘潭市2023年稻谷总产量118.28万吨,比1949年的33.22万吨增加85.06万吨,增长256.05%,年均增长3.46%。
粮食单产不断提高。75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物质投入的不断增加,湘潭市粮食单产不断提高。2023年,湘潭市稻谷单产478.07公斤/亩,较1949年增长176.36%,年均增长2.38%。
种植面积稳中有增。2023年,湘潭市稻谷播种面积164.94千公顷,自1949年来累计增加36.92千公顷,增长28.84%。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75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湘潭市粮食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口粮作物为主逐步向口粮作物、食畜兼用、杂粮杂豆等协同发展转变,粮食种植结构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主要口粮稻谷持续增产,但占粮食产量的比重略有下降。玉米作为畜禽养殖的主要原料,也是淀粉、燃料乙醇等粮食深加工行业的主要原料,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产量稳步增长。
从田野的金黄到餐桌的佳肴,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湘潭人民的福祉。
一曲活力之歌——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
七十五载,是一曲昂扬奋进的活力之歌。
75年来,湘潭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全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价格由国家统一管理,湘潭市场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虽然从表面看物价比较稳定,但由于国民经济发展较慢,产品供给数量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这三十年,湘潭物价情况基本同全国状况一致。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价格改革按照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和渐进式的改革思路不断推进,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控有力、监管规范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湘潭市的物价走势由频繁“冲高触底”趋向“平缓”。
1978年以来,湘潭市物价总水平(1994年之前为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之后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901.0%,年均上涨4.9%。在46年中,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年份有42个,下降的年份仅有3个(1978年、1999年和2009年),还有一年(1998年)为持平。改革开放初期物价水平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大起大落,在1994年一度创下了年度涨幅27%的历史新高,从1995年开始涨幅回落,持续下行,1997年至2011年波动幅度明显收窄,2012年至今则保持了2.2%以下的平稳水平。
从初步的价格调整到放开价格,再到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价格体制,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湘潭不断推进价格改革的探索和深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居民生活稳步提高,价格水平稳中有涨。
价格改革向前迈进的每一步,蕴藏的是湘潭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的决心。
从居民收入跨越式提升到粮食生产稳中向好再到物价水平日趋平稳,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诉说着七十五载岁月里,湘潭人民在这块历史悠久的红色土地上披荆斩棘、锐意进取,民生福祉“蒸蒸日上”的生动故事。
继往开来,再续华章。湘潭正迈着劲健的步履,阔步走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