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让科学的种子在童年萌芽 ——火炬学校教育集团科学教育侧记

2024-09-10 13:06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郭玲 陈艳编辑:洪静雯

新湘潭客户端

校园科学赛事:好玩的科学实验

校园科学赛事:搭高竞赛

学习采集化石

研发校本教材《好玩的科学》

湘潭市岳塘区火炬学校创办于2006年,前身是1873年建成的霞城书院。秉承书院创始人邹湘倜“不为科举,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的办学理念,从国家高新火炬计划启航,学校用科创擦亮学生的人生底色,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精心打造校内外学习空间;立足学生年龄特征,从科学教育承载的技能、知识、方法论和价值观出发,打造多元化跨学科特征的科学实践课程;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耕科学教育,形成了学校鲜明的科教特色。2012年9月,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来校考察,对火炬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4年,学校被认定为湖南省科普基地;2016年,学校获评湖南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2024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打造科学探索空间

学校秉承“让科学的种子在童年萌芽”的科学教育理念,全方位打造“十万个为什么”校园生态。

一方面,学校致力于建设科学教育友好型空间。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为主题,打造“火炬少年科学院”。科学院坚守“做中学”的理念,鼓励“经历”,支持“解决”,以科学活动为延展,让深度研究有平台。借助校内外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场所、科技辅导员队伍等课程资源,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让科学探究 “无孔不入”,在学生中形成“我不知道答案,但我们可以试着去知道”的科学探究习惯以及为行动者鼓掌的氛围。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累积科学积分,以积分参与“火娃争章”活动——实践章、探索章、创新章,在争章基础上争取“火炬少年科学院”准入证。通过答辩顺利获得“小院士”徽章的学生,不仅赢得了荣誉,还获得了自主管理“开放科技馆”“开放实验室”的资格。

另一方面,学校多维度构建探究者乐园。以校园科技馆、太阳能电站、创客教室、两型成果展览馆、二十四节气农耕园等为科教场所,与湖南工程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市科协及周边十几个省级科普基地建立密切联系,激活“沉睡”资源,寻找可能资源,优化现有资源的管理,营造沉浸式科学学习环境,支持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科学探究的发生。

聚焦课程育人空间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此,学校在高年级段启动“微科学成果展”“火娃议科学热点”项目。在“学科互动、多元融合”的基础上,研发“校园里的科学”“社区里的科学”等课程群,形成跨学科融合、校内外结合的氛围。目前,科学课程的研发呈百家争鸣态势:获湖南省科创大赛一等奖的《好玩的科学》课程,设计了“科学活动室”“小小制作坊”“探索小达人”“原来如此”“新知延长线”五大版块的相关内容,从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出发,引领学生在生活世界探寻科学秘密,充分体现了与国家《科学》课程的融合与拓展。

在UMU平台点击率高达15万人次的《炬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将节气科学与学科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涵盖了多个领域——节气文学、节气生活、节气数学、节气美学、节气英语、节气动觉、节气音乐等。通过168节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更好地实现科学、生活和生命的共鸣。

广受赞誉的《少年读行湘潭记》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考察湘潭非遗文化,探索油纸伞、龙牌酱油等传统工艺制作中的科学元素,对家乡非遗文化进行宣讲。

2024年,学校着手研发《你好,自然!》校本课程,“1(科学课堂)+N(校本课程群)”的课程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创造了更大的可能。

创新人才培养空间

学校有科学专职教师15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8位教师在省市区级科学教学竞赛中获奖,15位教师在各级科技类竞赛中荣获“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为了做好团队培育,学校强调“内外”联动:一是向外看。支持教师“走出去”,建立教师轮训制度,每年派出科学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培训及跟岗学习;二是向内求。学校书记、校长亲自抓科学教育,学校行政形成共识:校园活动融入科学元素,增添科学意趣。科学教研组每周组织半天进行专题研讨,针对科学教育保持持续观察、诊断与调整,结合“做中学”经验,科学组提出了“思行合一”的主张,并将该思想渗透到课堂及实践活动中。陈艳、胡艳、李婷娟及刘文鑫4位老师研发的11堂科学课,被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选用。

创设多元学习空间

学校紧抓实验教学的落地,通过常规督查、问卷调查,确保实验开出率100%;以“家庭实验室”项目实现家校联动,一大批热爱科学的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同时,开展全校性的“我会设计科学小实验”手绘竞赛,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学生设计的科学小实验为蓝本,组织校园实验大赛,学生得以“真刀真枪”地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办学至今,学校已举办17届校园科技节,开设了12个科技类社团,打造了崇尚创新的活力校园样态。

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组将知识巩固型作业“减下来”,将探究型作业“加上去”:“给我的思维画张图”“向好奇心致敬”“为行动者鼓掌”等作业,呈现了学生的思考轨迹与探究历程;“我们来造桥”“你好,自然!”“环保酵素救地球”等项目化任务,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学会用科学的逻辑思考,科学的方法验证。科学作业从重复性、知识性、记忆性的低阶题海战术走向了高阶的迁移应用、创新创造。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118人次,在省市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

鲜活的场景,新奇的体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窗,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认同、欣赏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在未来的发展中,火炬学校将继续培育校园创新生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未来。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