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首页 史海 正文

归宿于分水的大人物——陈鹏年

2024-08-13 17:04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成青编辑:罗丹

新湘潭客户端

文/成青

在湘潭县的西南边陲,距离县城70公里的地方,是与湘乡市临界的分水乡。这里有一座东雾山,远远望去,青翠葱茏,烟岚云岫,因为清初名臣陈鹏年葬于此,东雾山便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史料记载,公元1664年,陈鹏年出生于湖广长沙府湘潭县石村,即今射埠镇巨鱼村的池子头。那么他和湘潭县分水乡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何最后厚葬在东雾山?我们走进分水,登上东雾山,探寻历史。

图片

湘潭市博物馆展出的陈鹏年雕像(记者 方阳 摄)

祖籍江西,迁居湘潭

陈鹏年的祖籍在江西庐陵,始祖陈友德在明中期迁入湘潭,定居现湘潭县分水乡槐北村东雾山。陈友德的后人有两支分别迁徙到了湘潭境内的窑湾和石村。

陈鹏年出自书香门第,祖父郭金台曾任岳麓书院山长,是明末有名的湖湘才子。一个陈姓,一个郭姓,为何成了祖孙关系?原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准介绍,郭金台本名陈元湜,因少遭家难,父子离散,母亲去世,在母亲一个内侄的撮合下,将陈元湜过继给了其在易俗河沙头的岳父郭氏,因此改名郭金台。陈鹏年的父亲陈式谷本是郭金台陈姓家族的房侄,因郭金台中年丧子,便将陈式谷过继为子。陈式谷的几位同胞兄弟均在童年时期遭清军湘潭屠城被难。郭金台弥留之际,嘱其子孙改回陈姓,还原血脉嗣续,那时的郭鹏年才十来岁。

“改回陈姓后,陈鹏年必然要踏上陈氏家山东雾山的寻踪之路。这些都在他后来写的诗词里可以探寻到细节。”文史专家何歌劲说,陈鹏年写下多篇以《东雾山》为题的诗作,从中可以得知东雾山既是陈鹏年所在的陈氏家族始祖移居湘潭最初的落脚地,也是其先世及本人一度的读书之所,这里一草一木都留下先祖的印记。东雾山上有个东岑庵,陈鹏年曾在这里读过书,陈鹏年后来在京城旅寓所写怀乡诗中就有一首《东岑禅院》提到了在东岑庵的读书生涯。

改郭归陈,陈鹏年最终也落叶归根,被葬在了东雾山,完成了祖父的遗愿。

能吏清官,备受褒奖

陈鹏年既是能臣,又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陈鹏年生于1664年,字北溟,又字沧州,清代官吏、学者。28岁中进士,为官32年,勤政清廉,声名远播,康熙皇帝赞誉“陈鹏年做清官之人”;雍正皇帝褒奖他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他所为官之处百姓称他为“陈青天”。

陈鹏年中进士后,授浙江衢州府西安县知县。到任日,陈鹏年先在县衙设案焚香,对天发誓:“自今伊始,鹏年服官行政有不若于天理、不即于人心者,明神殛之。”随后,又书“清”“慎”“勤”三字,贴于室内以自励。

任期内,时三藩乱后,户口流亡,豪族相率占田扩产,陈鹏年查实田亩所属,据田计粮,尽去弊端,使数千农户安于生产;兴修水利,筑砌堰坝,疏通城壕,引渠建分水闸,旱时开闸放水,以灌溉东郊农田,乡民称为“陈公闸”。

因民生凋敝,当地养有女婴多行溺毙,陈鹏年发现后,明令禁止这一恶习,挽救了不少女婴的性命。有些人便将这些女孩改姓陈,以示感激。

陈鹏年后来历任山阳知县、海州知州、江宁知府、苏州知府,两度进京在康熙皇帝身边修书,署理霸昌道。他满腔正气,廉洁爱民,每到一个地方任官,不仅发展生产,还注重社会风气的教化,帮助地方全方面发展,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实干型好官。

康熙六十年(1721年),陈鹏年接手河道总督之职。

图片

陈鹏年墓前的武将

落叶归根,移葬湘潭

在治理河道期间,陈鹏年屡进治河方略,果断处理应急事件,深受朝廷嘉许,康熙赞其“此等事真有担当,有识力,不愧古大臣也”。雍正继位后,实授河道总督。陈鹏年经常食宿河堤,与卒役一起堵口疏流,不避寒暑,常常废寝忘食,后来积劳成疾,逝于武陟工所。

雍正闻讯痛悼,称“陈鹏年洁己奉公,实心为国”,赐银两千两以养赡其母,并赐葬,予谥“恪勤”,赐其母封诰,视一品例赏给其子恩荫。灵柩初厝南北坝尾,后移灵清江浦(河道总督驻节地,山阳县内),送归湘潭原籍。官牟、役夫、居民数万人绕棺,哀伤怀念。第二年冬,入祀河南、江宁、西安名宦祠,武陟、清江两地建祠祭祀。灵柩于雍正三年移往东雾山。雍正四年四月,遣官盛葬于湘潭县属旧十四都东雾凤形山。

当时的陈鹏年墓气势恢宏,墓区占地约10亩。有墓庐两栋。墓道近百米,分别有三孔门的石柱小牌楼和花岗岩石柱石梁大牌楼,神道两旁分立有中原风格雕刻的石像(文官武将四座和石刻动物四座),还立有一块高约3米、宽1.5米的汉白石神道碑,碑文为礼部尚书张伯行所撰,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吴士玉所书。拾级而上,山坡为陈鹏年墓穴,墓碑书有“陈恪勤公之墓”。

当地人介绍,20世纪50年代末,牌楼等石头物件被用来修建水库,墓葬也被破坏。后来,又有人偷走了石狗、石羊等。今天,我们仅能凭借存留在此的两尊文官武将石像、一尊石马和散落在一旁的麻石,依稀想象昔日的气势。在当地的一家敬老院,我们看到了残存的神道碑。

恢复墓葬,宣扬廉政

为发掘地方文化资源、推介湘潭历史文化名人,湘潭地方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们通过搜集各地地方志、清史稿和历史人物资料等文献,进一步挖掘陈鹏年的故事,集编成书,初稿已成。“陈鹏年作为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为民办实事,为官清正廉洁,可谓是能吏清官。深入挖掘其故事,不仅丰富了湘潭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当今党政机关干部廉政之风建设也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陈准说。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2018年,陈鹏年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在各级政府和专家的考察和推动下,计划在分水乡槐北村恢复陈鹏年墓,打造“湘潭东雾山陈鹏年廉政文化园”。拟建设陈鹏年廉政文化园、生态农业文化园、党政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四园四基地”,通过将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于具有现实意义的廉政文化教育,从而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建设。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