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最可人
新湘潭客户端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秋。(湘潭微友@寒酥 供图)
文/艾明
春季是花开最繁复的季节,梨花开得稍晚。晏殊说“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道出了梨花与时令的关系。晚归晚,不托大,不争艳,不流俗,几分素洁,几分婆娑,几分淡雅,几分璀璨,几分朦胧,梨花用自己的姣好,开出了别样的风景,撑起了一派风骨。所以,陆游点赞说“粉淡清香自一家”,晁说之进一步称颂“春到梨花意更长”。
梨花比不得牡丹富态,又花体洁白,远不及桃花秾丽,但其姿态款款,在美的气质上,风流亦无限。李白说过“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周邦彦说过“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两人既赞梨花美颜,又挺梨花标格。还有好多诗人沿着这个思路不吝笔墨,使人对梨花之美无限回味,一唱三叹。如丘处机的意思是密切的:“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阮南溪直接说梨花品质在白玉之上:“缤纷紫雪须浮细,冷淡清姿夺玉光”。此外,把雪与梨花两者的洁白相比拟,正是常用的修辞,可衬托梨花之轻盈优美,诸如“海棠铺绣,梨花飘雪”“空余满地梨花雪”等。岑参则倒过来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把雪比作梨花了,且花团锦簇,写法颇为奇突,成就了咏雪千古名句。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秋。(湘潭微友@寒酥 供图)
写梨花,要得其神韵,练词颇关键。练词精当,梨花之美,文采之美,都叫人心荡神摇。元好问有“粉淡梨花瘦”之句,黄升有“已瘦了、梨花一半”之句,这“瘦”字,除了说梨花的不丰腴,也说了梨花的清幽。看来,古人用“瘦”来摹花之情态也是常事。李清照曰“人比黄花瘦”“应是绿肥红瘦”,是把自己的幽思让花去说透。赵长卿有诗“夜深明月浸梨花”,一“浸”字,使夜色有融融的暖意。艾性夫感觉到“一帘香雪嗅梨花”,一“嗅”字十分奇妙,气息是那么浅、那么轻,毕竟又可知可感,凸显了氤氲的诗意。纳兰性德感怀“春情只到梨花薄”,这个“薄”字,说明春色的褪去是悄悄的,梨花又“薄”,表面写形态,实际又说了“伤感”之意,真是一字到位,意绪纷纷。胡宏吟诵“可怜日暮天低处,但有梨花弄晚风”,诗人本来是意兴萧索的,终于发现了梨花,一“弄”字,既说梨花的意态甚好,又表达自己止不住的欣喜。
贺铸有佳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确实,有梨花,春色自然超脱不少,而梨花被月色点染和融化,就更显春意婉约且迷离。晏殊随意铺陈:“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里,梨花与清辉交相映衬着,渲染着一种寂寥心情。袁说友沉醉野外:“登山趁得春三月,带月犹看雪一枝。”其闲云野鹤的心境是十分明朗的。梨花满树雪色又正如春夜的月光,弥漫的清香又和月色交融着。面对此景,钱起的灵感就来了:“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概言之,从精神、从姿态、从清芬来看,梨花和月色终究是难以分开的了。难怪汪曾祺说得直接又涵咏深长:“梨花瓣子是月亮做的。”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秋。(湘潭微友@寒酥 供图)
梨花那么纯、那么白,在文人骚客笔下,其品性自然就清新得很了。丘为咏叹:“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这是用梨花的洁白来说自己清廉的操守。方回赞美:“仙姿白雪帔青霞,月淡春浓意不邪。”月色皎洁,有了梨花,人也变得高雅起来。黄庭坚说得由衷:“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梨花向着风尘却一尘不染,又有一种仙意,这种雅致、这种品德,必须心向往之。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这是元好问的诗句,梨花美好,将其咏为美人,这是极其自然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咏,梨花淡雅,春雨点染,更显清丽清纯。当然,此处多取梨花娇美柔弱之意,把杨贵妃泪眼蒙眬时的楚楚动人写得十分真切,也把为情所困的断肠之苦写得十分凄婉。白居易之后,许多诗人干脆以《梨花》为题,以梨花喻杨贵妃,写得千娇百媚,十分嫣然,真个是倾城倾国。陆文圭咏道:“粉香初试晓妆匀,花貌参差是玉真。”赵福元咏道:“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若人会得嫣然态,写作杨妇出浴图。”王镃咏道:“一身娇韵倚东风,骨腻肌香易粉融。好向晓光垂露看,杨妃梳洗出唐宫。”这些诗借梨花之品姿来写杨贵妃,没有提“红颜祸水论”的陈腐之调,是值得欣赏的。
梨花可喻人,则梨花自可成为寓意丰富的意象,寄托着人的种种情感内涵。刘方平写“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是抒发典型的怨妇情思,点出了美人的迟暮之感,深曲委婉,味外有味。辛弃疾写“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这是伤春之词,感伤着年华的流逝。唐代无名氏的“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特有名,道出了浓浓的化不掉的乡愁。吴大有带着感伤送别好友“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雨漠漠,又风萧萧,又梨花含泪,这离别之情,深矣,浓矣。
苏轼作过一首《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情,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虽说有春愁扑面而来,但全诗基调不颓伤,而是抒写诗人清明通透之意,写出了人生开阔高远之境:清明的人生,必须好好把握当下,不能辜负无限春光。再看看当代诗人殷浩的梨花诗是多么有力量:“莫道黄沙尽日尘,狂霾不约又沉沦。谁言瀚海无颜色,一树梨花最可人。”梨花能在沙漠里盛开绰约,绽放美丽,靠的是无畏精神。漫漫人生,当以此激励:只有不忘初心,方能抵达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
艾明,本名陈爱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