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丨雨湖区星沙村红白理事会引领文明乡风
新湘潭客户端
建设中的星沙村民俗服务中心。
“移风易俗”根植于心践于行
——雨湖区星沙村红白理事会引领文明乡风
全媒体记者 李容容 通讯员 刘礼恺
“扫尾了,一个多月后就能营业,可以提供包括场地、人员在内的丧事‘一条龙’服务……”4月29日,记者在雨湖区响水乡星沙村新作组看到,蓝天白云下,一幢占地900多平方米的灰白色简约建筑拔地而起。星沙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万斌康介绍,这是村上与一家企业合作建设的“民俗服务中心”,专为移风易俗、解决村内及周边居民“白事难题”而建。
过去,村民一提起红白事,都苦不堪言,为求“面子”不顾“里子”,礼金规模水涨船高。近年来,星沙村通过红白理事会,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抵制和纠正婚丧讲攀比、红事高彩礼、白事时间长等陈规陋习,立厚养薄葬理念,树勤俭节约新风。去年以来,红白理事会累计开展宣传劝导40余次,协助参与红白喜事10余场,节省各项礼金支出约90万元。
宣传入户入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怎样让移风易俗“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村干部游亚芬有绝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为让村民乐于接受,一方面,星沙村依托入户走访、民情恳谈会、村内宣传栏等传统方式,多渠道深化群众认同,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入脑入心”;另一方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性开展“我是移风易俗小达人”有奖问答、“彩礼是婚姻的保障还是婚姻的阻碍”主题辩论赛等数场特色活动,吸引村民踊跃参与。星沙村在深化移风易俗宣传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劝导有理有情。星沙村红白理事会有40余名成员,不仅包含村干部、“五老”成员,还吸纳了不少组长。理事会会长万斌康告诉记者,星沙村发挥组长既熟悉情况又有威望的优势,按区域成立了8支移风易俗“劝导小分队”,每当听闻村民家中有人过世或有喜事,就安排组长就近前往开展宣传和引导工作,既确保劝导工作及时有效,又大幅降低了工作难度。如果组内村民有大操大办的想法,组长们会给他们算“经济账”,讲清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道理,移之以情、易之以理、行之以矩。近两年来,各“劝导小分队”成功规劝19户家庭小操简办红白喜事。村民之间聊天的话题逐渐从“办了几桌”,变为“只办了几桌”,移风易俗见到实效、形成长效。
解难治标治本。星沙村征地拆迁面积大,部分村民搬迁至附近安置小区,成为社区居民,其他村民则留居村上,居住相对集中。每当谁家有老人过世,“社区禁摆”“村内扰民”的问题随之而来。村党总支书记朱奕深知,不解决场地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做到移风易俗。2023年,在全面勘察村内闲置资产与土地情况后,村“两委”在新作组选用了一块四周开阔的闲置土地,引进一家民俗文化公司,合作共建“民俗服务中心”项目。该项目于去年9月动工,预计今年6月正式营业。朱奕介绍:“民俗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将为村民白事提供最优惠的价格,并严格按照村规民约限定的规模进行。这既能破解扰民难题,又降低了村民的成本开支,还能进一步规范丧事操办规模流程。”
朱奕表示,星沙村还将不断倡导移风易俗,播种文明种子,让“酒席减负、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植根村民心田,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