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 ——敬读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新湘潭客户端
资料图(@长沙犟牛 摄)
文/胡蓉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雨湖区城正街,始建于1938年7月7日,是为悼念因抗击日本侵略者而阵亡的将士而建。
纪念碑高9.18米,寓意“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碑呈方锥形,上宽0.6米,下宽1.2米,四面都镌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碑身后方刻有碑铭——“忠贞永式”。基座镌刻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重修记》。
碑文介绍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兴建—毁坏—修复—重建”的过程,回忆了那段反抗外敌入侵的烽火岁月,展现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挽救民族于危亡的英雄气概。忠贞永式,中国人民共赴国难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光耀史册,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湘潭人民奋勇反抗日本侵略,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缩影。早在民国初年,日本便专门安排特务到湘潭,以推销所谓日本“仁丹”、收购头发及猪鬃的名义,走街串巷,获取信息,以此来绘制湘潭地图,以备战争之需。日本侵略中国之心,蓄谋已久。
1944年5月,为打通湘桂通道,日军疯狂进攻湖南中部。6月12日,日军黑獭平一率133联队从浏阳出发,绕开株洲,直扑湘潭易家湾。13日,派便衣侦察队11人窜抵滴水埠,被复兴膏盐矿矿警队发现,被毙4人。这是湘潭城区首次与日军交火。
6月13日,日军以一个师团攻株洲,激战三天后,株洲失守。15日晚,日军一路从易家湾渡江,攻入九华,走罐子窑向城区推进;另一路走滴水埠渡湘江,扑向文昌阁,取小东门。17日,湘潭被日军占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随军队逃走。在之后的一年零两个月里,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据数据统计,整个沦陷期间,湘潭死于日军屠刀下的有23596人,致残的有105746人,烧毁房屋38472栋,劫杀耕牛28821头,损失谷米1652147石,物质损失总计达5000多亿元。
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湘潭组织了多支游击队奋勇抗战。1945年4月,七十三军下属的奋勇总队在郭家桥、踏莲桥毙敌50余名,生擒8人。5月4日,古岳峰附近的河西游击队在九龙山歼敌17名。6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别动队(正义军)在寅山坳先后炸毁日汽车2辆,歼敌中岛门部高参21人及16名日军官兵,等等。此外,老百姓也自发参与抗战。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用斧头、竹刀等共歼敌数百名,其中歼敌20人以上的有5次。湘潭人民用鲜血和泪水、不屈和抗争誓死守护家乡与亲人,谱写了一曲抗击日寇的壮丽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日寇占领湘潭期间,湘潭县在前线牺牲1100多人,其中校级军官25人,受伤2200余人。另外,湖南是抗战时期兵力输出大省。其中,湘潭有20000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涌现了“妻送郎上前线、父子兄弟赴战场”的动人景象,很多妇女也加入其中,“死于后方,不如死于前方,我们也要参军”。
我以我血荐轩辕。湘潭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走出了毛泽东、彭德怀、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涌现了一大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英雄烈士。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是我们抗战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见证。湘潭籍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慷慨写下《题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二首:
一
一夜狼烟起朔方,卢沟晓月顿悲凉。
拼将血肉驱倭寇,勇荷戈矛赴战场。
贯日丹心原耿耿,留名青史自堂堂。
年年春满潭州曲,共向丰碑吊国殇。
二
磨刀抗日战前方,壮士不还为国殇。
万里沙场凝碧血,千秋浩气放豪光。
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