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机中学退休名师沈朝红谈教书育人感受|爱意灌涌铸师德,甘为桃李摆渡人
新湘潭客户端
大江南北,捷报频传,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全国两会精神的引导,使改革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我,一个极普通的人民教师,能和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分外激动。多年来,是党的阳光雨露抚育培养了我;是各级领导和周围的同志深切关怀、热情帮助激励了我,是学生的信任和合作促使了我,使我没有忘记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和师德,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渡过了人生的坎坷;使我获得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使我即使获得了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和1996年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优秀园丁奖,退休后在东莞、深圳从教并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赞扬。同时《中国教育报》《全国机电报》《湘潭日报》《湘机报》报道了我的事迹,但那都只代表过去,面对成绩要防止自满,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爬起来再前进的勇气,一切从零开始,让晚年充实有意义。最近几年,我写了《高考热点词汇》一书,《解题技巧》一文和《学点英语口语》一书,送给我校师生大约150本。义务为困难高考学生辅导是我的快乐,也是常事。人生的感慨叙说不完,而最重要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一个人活着要有一种信仰和追求。
当我胸前还飘着红领巾,庄严地站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我就暗暗告诫自己:要一辈子跟党走,要为祖国、为人民活着。当我怀着满腔的悲痛站在革命烈士的墓前哀悼时,我曾泣不成声地许下诺言:"烈士们,安息吧!我一定会踏着你们的足迹,高举红旗前进!"是的,誓言时时鞭策着我勇往向前,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许多模范英雄人物经常浮现在我脑海中,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共产党人,像他们一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当一个人民教师,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是我的理想与愿望。事实说明,我正在认真地、努力地实现这个欲望。
由于复杂的社会关系(后已平反),接受了党对我三十多年的考验,写过几十份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任何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和个人不幸,工作生活上的挫折,从没动摇过我的信仰和执着追求。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了向党表白我的一颗赤诚的心。不怕讽刺、嘲笑,我还是我,走自己的路,任凭别人去说,终于在1991年5月,我入党了,实现了我人生最大欲望。百感交集,汇成一种想法:"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党争光,为党旗添色。"因为我觉得,"人最美好的一切就是当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们服务。"对于我们,也许经过生命抗争成不了伟人,也未作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即使我们不能卓越于群,却能卓越于原来的自己,也许我们不一定有一个超人的结局,却可以有一个无愧于人生的旅程,只要我们不断追求与奋斗,就会为了那种信仰与理想去谱写人生最动听的歌。
二、为了党的事业,就必需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1.我从1986年起担任学校教研组长,1978年恢复高考后教过20多届高中毕业班,高考成绩均超省市平均分数,名列全市和厂矿中学前茅。20多年不管刮风下雪风吹雨打,还是病痛缠身,我都坚持每天提早半小时来校早自习和至少每周五个晚自习的义务辅导,每年都超负荷,为辅导差生或训练外语考生口语,绝大部分的寒暑假,都放弃了学校组织的旅游机会。1990届的毕业生基础差,又由于体制改革,大部分学生没学过高二英语,但高考又必考。为了弥补这个损失,那一年,我牺牲了每一个星期天,主动给他们义务补课,没收任何报酬。有的人说我傻,活得太累,自找的!可我心里放不下学生,总希望他们不掉队啊!
任教20多届毕业班,对于我来说,是需要一定的毅力,这是因为:
1.每次教毕业班,大多数班是高三最后一年接手,成绩参差不齐,而且往往是包括文科、理科尖子班在内的三个班的教学任务,并负责全校教研教改工作。要在一年内使大部分中下等生赶上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一年曾经担任5个班的教学任务兼教研组长,每周26节课再加早晚自习,还有一年教3个班并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其中有文科班和理科班、全校各年级外语都要搞上去,教学和精神负担确实很重。
2.我长期患子宫肌瘤、子宫异位等顽症,并有痛经病史,造成每月长达十几天的痛苦,每月都有几天痛得在床上打滚,但我从没因此缺过学生一堂课,总是靠止痛片支撑着。有一年6月,经医生化验贫血只5克血色素,住院单都开了,我却坚持回校,医生无可奈何。一到学校,一种教师的"本能"驱使我打完止血针,便摇摇晃晃扶着栏杆又走进了教室,不料,没讲几句,就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事后几个月,又再度因贫血昏倒在讲坛上。清醒后,老师、学生都守护在我身旁,备课本上放着一张未注明的纸条:"沈老师,您的行为感动了我,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3.由于身体不好,导致个人生活不幸。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里外外一把手。买米、买煤、买菜、做饭、抚养教育孩子,我不得不独自承担,时常是两片饼干充饥,或干脆没吃早饭去上早自习,下午总是6:00后回家,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望着空空的碗柜发愁,不知给孩子吃什么。有的人看我无报酬,常带病坚持,甚至因为在校辅导差生,把自己年幼孩子都忘了,忍不住问我:"图什么?""什么也不图,只是想为祖国多培养几个人才。"在我心中确实一直是这样想的。
三、要当好教师,就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作为教师,应该把培养一个学生看作是为社会主义大厦增添一根栋梁,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要求,体谅他们的困苦,对好生和差生都一视同仁,体贴入微,使他们感受到处处有爱心,时时有温暖,从而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才会增强我们教学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1、始终把转变差生当做职责和义务。我认为,如果只能教好生,不能转化差生,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如117班张华,成绩一直停留在27分左右(150分总分),已失去学好外语的信心。我便反复找他谈心,以平等的地位与他相处,以民主的形式实事求是地分析他的情况,从而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友好关系,和家长联系,并发动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从而克服了他的自卑感。后来,他由上课看别科书,不做笔记,喊他不来,到主动找上门来制定学习计划。我根据他的弱点因材施教,抓基础,每天教一句,每周一小循环,每月一大循环,并教他方法怎样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再对症下药。经过一年多的奋战,他终于由27分提高到高考时127分的成绩,并成功考入华中理工大学。他曾来信说:"蒙您多次帮助,在我外语似乎无法补救的情况下仍没忘记帮助我,使我这个本已自认为无药可救的学生感受到老师亲切的关怀和细心的帮助,从而能顺利进入华中理工大学。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您,在此,我对您致以真挚而崇高的谢意。”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的体会之一是:转变学生思想是最终目的,不在于形式,要一抓到底。在我当班主任时,有个被其他班主任拒之门外名叫凌某某的学生,首先,他根本不读书,主科成绩经常不及格,更重要的是目中无人。有次上课时竟然坐在桌上与老师对骂,还有一次,和自己亲哥哥吵架时竟用刀砍了他哥手臂,随后离家出走了。我配合家长追踪,终于把他找回来了。怎么办?是公开处罚,还是细心地做思想工作?他扬言:"如果公开处分,我又外出,再不读书了,宁可打流。"我反复思考:假如是我自己的儿子,我会如何对待?最后,我采取了后种态度:绝不能让他失学,也绝不能让他学坏,要把他争取过来,要对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于是,我和他约法三章,只要他深刻反省,和错误彻底决裂,把学习搞上去,可以不公开处分。当然,他的改变有个过程,也有反复,但最后在他本人的努力下,在教师、同学、家长的多方帮助下,终于有了转变,成绩迅速提高,一年后考取了中南工大。寒暑假他都来看望我,虽然已不再教他,但我仍坚持对社会负责到底的态度,用慈母的方式和他谈心,交流思想。大学毕业后,他分在某工厂工作,入党了,曾派往瑞士、西德等地考查。他父亲曾很感慨地对别人说:"要不是沈老师,我儿子别说读大学,肯定在社会上变流了。"
3、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对智力、基础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自学的钥匙,如查字典、阅读法、写作法等,并用英语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口语、听力、阅读能力,多提供些课外资料,扩大知识面,使好生对知识具有渴望和不足感。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我校著名校友,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导师樊晓丹,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最强大脑主持人魏坤林,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周广闻,双博士美国科学家王宏等同学,都能以良好的英语基础素质享受美国的高等教育。留美博士生、全省文科状元孙芫同学以高考146分的全省英语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中山大学、广州外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都先后有我的学生。1993年2月全市(包括湘乡、湘潭县、韶山)高二阅读比赛,我辅导的7个学生参赛,6人获胜,其中4人获一等奖(包括第一、第三名)占全市的40%,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事业心责任心的驱使,是同事和学生的合作。是的,也许忙一些,面批作业、个别辅导、开辟第二课堂,确实经常会让人废寝忘食,但我过得很充实。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没有经历过那种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又苦又乐的境界,是不能进入理想王国,为社会有所奉献的。
四、要奋进就得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素质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就要知识更新。
1.长期坚持教研教改。多年来,我一直在探讨、研究、不断完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教改课题,1988年起,在117班试行,取得较佳成绩,1991年高中毕业会考人平93分(总分100分)100%的合格率(写作题只扣1-2分)。接着在132班、130班试行《双试法》教改课题(即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力求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只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也取得了较好成绩,1993年高中毕业会考时,两个班分别都是人平93分多,100%的合格率,为全市最好成绩;1994年高考成绩居厂矿、市里前列;1995年毕业会考又以人平93.2分的成绩在市里获胜,全年级合格率100%(此届有个自费班,能获100%的合格率极不容易,虽然我是组长,但备课组的同事都付出了艰辛劳动);1996年高中毕业会考、高考更是双喜临门,毕业考试人平96.9分(满分100),高考名列省市前茅。我的有关论文《谈写作教学》1992年获省、市一等奖,同年,在全国有影响的外语教学权威刊物《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发表了《谈谈以课文为中心的写作教学》一文,事后《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引用了我的文章和事迹,特级教师杂志社、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中国青少年杂志社、安徽大学等50多个单位纷纷要求聘任我或为业余编辑约稿。继此以后,我又写了《双式法》教改实验课题中的《谈教学生如何学》《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精讲多练》等,也都获得了省、市论文一等奖。
2、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 A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为谁学,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要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分析探讨科研创新精神,跟上时代的节拍,与当前现实的学科紧密联系,以便很好地促进心灵的成长和对学术难题的理解。 B.要有长远的观点,培养学生为国家、为人民的献身精神,防止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犯错误。 C. 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再忙再累我都要求学生围着操场跑15分钟。 D .对成绩好的学生同样要严格要求。如1994届的周正成绩很好,他一次迟交作业,我毫不留情批评并罚他默写单词,高考后叮嘱他不要放松。以为他会埋怨我,没想到他考上南开大学后,却来信说:“老师,很幸运,我以物理系89.5分最高分通过了英语二级考试,编入快班。仔细回想,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高中时您对我的严格要求。我要深深地感谢您!”E.要让学生互相帮助。以好生带后进生或派后进生当干部,目的是让他们以身作则转变自己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创新和献身精神。
3、以高度的责任心,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如:考前有学生过度紧张,信心不足。如何及时鼓励启发他们,提高勇气,发挥临场水平,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如1994届的王静录取到重庆大学,她来信说:"我很骄傲,我是这所学校在招生中成绩最好的,为此,我要再次感谢您,您在高考前对我说的充满信任、鼓励、慈爱的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能考上大学,与您的那些话是分不开的,要知道,我当时信心很不足,衷心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
4、多看、多听取别人或外校、外地的经验和方法。我经常把北京、深圳、长沙名校的考题给学生做,让他们扩展视野,知道自身的不足。
5、以身作则,携起手来,和年轻教师一道奋进。一朵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带领全校外语老师进行改革是我的职责。抓各年级的整体教学,包括日常教学常规管理、第二课堂的广泛开展、各年级竞赛活动的进行、年轻教师的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是我的职责,有我的一分微薄贡献。我们外语组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班组,各年级参加市里的追踪考试、中考、高中毕业会考、高考,以及省、市外语比赛,都获得了好成绩,是我们组每个老师和我辛勤劳动努力的结果。
6、不断追求是我的人生哲学。我每天坚持阅读一些中英文报刊、杂志等,探讨一些专题学习和钻研也是我的习惯。因为我觉得,不学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后退挨打,就会跟不上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一定要对前沿学科保持敏感的追踪。这种学,包括自学、随时随地向别人学、和年轻老师的互补、探讨、钻研等。
时代在前进,党和人民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荣誉只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始于现在。一切从零开始,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和党性,以求实创新的风貌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向党和人民创造新的成绩,是我和每一个同仁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迎接新的挑战,奋勇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