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爱心铺满人生路

2023-09-04 08:30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张振宇编辑:罗斌

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张振宇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令人羨慕的不仅是工作和收入比较稳定,更因为每年有寒暑假两个长假可以休息、旅游。

可是,雨湖区先锋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习文,8年来的寒暑假过得比平时更加忙碌。因为他不仅要给自己充电、参加一些会议和活动,更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湘潭市“一滴水”公益助学协会的会长。

作为协会会长,他不仅要主持每周一个晚上的会长接待日活动,还得利用周末时间对申请加入协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考察,寒暑假要对拟资助学生进行考察,与资助对象交流座谈,前往湘西边城磨老村发放助学金……

1972年,刘习文出生在雨湖区鹤岭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像同时代绝大多数农家孩子一样,他从小就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干活,有时干活比上学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庆幸的是,刘习文有一个当老师的堂姑,同时也是他的启蒙老师。每当刘习文带着早上放牛、扯猪草沾满身的露水走进课堂的时候,堂姑都会替他擦擦头上的汗水,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好好学习,通过读书学习来改变命运。

刘习文没有辜负堂姑的期望,初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湘潭师范学校。

“在那个年代,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很吃香,我当时之所以没有选择其他专业,就是为了像堂姑一样当一名乡村教师,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用知识改变命运。”刘习文说。

从师范毕业后,刘习文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学校——雨湖区犁头嘴小学任教。

学校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不仅教学设备设施简陋落后、校舍破败陈旧,就连教师宿舍和食堂都没有,刘习文不得不寄住在离校10多公里的姑姑家。

为了不影响工作,刘习文每天天不亮就骑着姑爹支持的一辆旧自行车出发,午饭都是自带用开水泡着吃。尽管每天早出晚归,但刘习文一点都不觉得苦和累。

此后,刘习文辗转在雨湖区多所学校任教,在业务上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成长为如今的党支部书记、校长,但他的初心一直没有变。

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北师大教授林崇德也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的反应,爱别人的孩子是教育工作者事业特点决定的。”刘习文一直把两位先生的话当作座右铭并付诸于行动。

刘习文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心去爱学生,要做到真正地爱学生就必须先做到懂学生,要做到懂学生就必须赢得学生的心,要赢得学生的心则必须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出发。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真正走到学生的心里去,刘习文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30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和经验并写成论文,多次应邀在市、区多所学校交流。

当问及为何走上助学这条路时,刘习文说,由于长期在农村学校执教,经常会看到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影响了学业甚至辍学,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也力所能及地给过这些学生一些帮助,但总感到力不从心。他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提出组建公益助学组织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于是便有了湘潭市“一滴水”公益助学协会。协会之所以取名“一滴水”,就是取“滴水成河、大爱无疆”之意。

湘潭市“一滴水”公益助学协会成立于2015年9月。经过8年发展,会员由当初的50人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理事单位也由3家发展到近60家。

截至目前,协会已长期资助贫困学生100余人、一次性资助近300人,累计发放助学金130余万元。资助范围除本市外,还远达湘西边城。

目前,受助学生中已有十多人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加入了助学协会,成为爱心接力者。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