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的端午节
新湘潭客户端
文/肖自强
离开家乡多年了,每逢端午节来临,那份淡的眷恋总会浮上心头。
每到端午节的那天,我还在睡梦中,就会被母亲喊醒,两个温暖的东西塞在我的手里,那是一个咸鸭蛋、一杯雄黄酒。我这才知道端午节到了。出门一看,门框上已插了一束艾蒿,浓烈的药香让小院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特有的气息。
家乡的端午节不张扬,也不用精心准备,起早的人顺手割一把艾蒿就行了。母亲把陈年糯米装进棕叶卷成菱形,把沾满了泥巴的咸鸭蛋洗干净。到了吃粽子和咸盐蛋的时候,父母要用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上点一下,说是可以避邪。母亲还给每个孩子一个香包。这也是我们过端午节最高兴的事。
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方的,扁的,圆的,三角的,辣椒状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有紫的。白色和黑色绝对不用,因为这是不吉利的颜色。这个习俗不知是哪一代人传下来的。
在我们那里,过端午节最隆重的礼节是给孩子们挂香包。别看一个小小的香包,不知要花费母亲和祖母多少工夫,精细的工艺也是祖辈那里传下来的。母亲和祖母把自己的深情和希望都缝进每一个香包里。到了过端午节的这一天,母亲和祖母才把自己不知忙了多少天的香包拿出来,挂在孩子们的颈项上或者手腕上,也有的挂在书包上。
吃粽子和吃咸盐蛋是在吃上,只有挂香包才有一个隆重的仪式。这个仪式的隆重从母亲和祖母的虔诚看得出来。当时我们年纪小,只觉得母亲和祖母给我们挂的香包很好看。对母亲和祖母对我们寄托的那份情、那份意,要到我们长大了或者离开了家乡才体会得到。
我长大后再也没有在家乡过过端午节,也许这种隔离让我更加怀念在家乡过的端午节。现在我也有了儿女,也和儿女们一起过端午节,内容上比过去丰富,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缺少什么呢?我情不自禁又想起了在家乡过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