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灯火灸”:闻名全国的湘潭端午非遗文化
新湘潭客户端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珊 见习记者 鲁婷
6月22日,雨湖区平政路330号仁济门诊部外,患者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是冲着彭文医生而来的。其祖传的“彭氏七星灯火灸”,于2021年12月获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湘潭特有的端午文化。
两盏青灯、一个青花瓷小盒、两个普通瓷碟,就是“七星灯火灸”的全部用具。技艺靠手法,秘诀在灯芯。将黄芪、白术、冰片等十余位中药煎液,每年端午节正午时分将灯芯草置于煎液中浸泡,以增强其药性,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在七个关键穴位施灸,根据病症和穴位的不同,采用多种方式施灸,内服外用结合施灸。经过临床的科学论证,“彭氏七星灯火灸”技艺对咽喉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咳嗽、哮喘等有显著疗效。
端午当天,来做灯火灸的患者络绎不绝。三年疫情,阻挡了许多患者前来面诊的脚步,今年总算是赶上了。彭文很早就接到了许多外地患者的预约,端午当天诊室内只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谢志源来自广州。四年前,他的儿子谢飞凡才4岁,“他从出生起就一直有晚上张嘴睡觉、打鼾等症状,有时候突然在睡梦中被憋醒。”经广东省儿童医院诊断,谢飞凡有较严重的腺样体肥大,咽喉处堵塞了近75%,导致他无法正常呼吸。
在当地寻医问药无果后,医院建议孩子手术治疗。就在这时,湖南的一位朋友告诉他,湘潭有一位叫彭文的名中医,对小儿咽喉类疾病特别擅长。谢志源赶紧带着儿子北上湘潭,找到了彭文医生。彭文当天就给孩子做了“七星灯火灸”,还给他带上60副中药回家继续治疗。60天之后,孩子的腺样体检查结果显示,堵塞面积降到了50%。
疫情期间,像谢飞凡这样的病友无法来到诊所接受彭文医生的面诊,为此,彭文特地为外地患者开通了视频诊疗,谢飞凡就是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彭文连线了三年多。这三年来,彭文一直坚持给谢飞凡寄药,关注他的病情。今年端午,谢志源决定带着全家再次来湘潭。
“堵塞情况基本消失了,再吃几副健脾胃的药巩固一下就行了。”彭文弯下腰低着头与谢飞凡击掌庆贺。
还有江西新余的周雨潼、娄底双峰的赵颖珍、湖北的小肖……整整一上午,彭文医生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外地患者。
这些年,随着彭文的名气越来越大,曾经有人向他抛出“橄榄枝”,提出想与他合作,扩大门诊规模,多赚些钱,被他婉言谢绝。“作为一名医者,如果一心想着赚钱,哪里还有足够的精力去钻研医术,哪里还有十足的耐心去对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