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首页 艺术 正文

当湘乡宋窑遇见铜官唐窑

2023-03-28 17:20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尹奇军编辑:胡歆宸

新湘潭客户端

文/尹奇军

又一次踏上了探访湘乡宋窑的路途。三月的水府风景区,呈放着彩色的画面:一丘又一丘的油菜花,一陇又一陇的梨花林,一山又一山的野花丛,一溪又一溪的白云卷……让我们每一步都踏着一首响亮的田园诗。

湘乡古窑址坐落在涟水之畔一个叫瓦砾山的小山上。松树林中还有许多断陶残瓷,我们小心翼翼地探寻,生怕不小心就踩到了一个宋代文物,不小心就翻腾出一个云蒸霞蔚的朝代。

第一次来寻宋窑在20多年前,那时我刚从韶峰水泥集团考到湘潭日报社,突然听到消息,说是棋梓镇向阳村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古窑,里面有许多宝贝。后来中央电视台还报道了这事。那地方我太熟悉了,不是我的家乡嘛,与老家仅一河之隔。于是便抽空回去,和朋友骑一辆摩托车去找。一到附近,被劝阻,政府封山了,许多挖走的宝贝被追回。也在那里,我看到了奇怪的瓷瓶和陶碗。那碗是一个半圆形,那瓶是方形的。听说这些陶品瓷器出自南宋,心中的想象就散发了:岳飞豪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端起的是这里的酒碗吧?辛弃疾醉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时,斟酒的瓶子莫非产自这里?陆游的豪情,李清照的愁绪,蒋捷的听雨词,姜白石的婉约曲,陈亮的豪放歌,难道都是从这窑里的杯碗瓶缶升起的?

家乡的宋窑,烧制了一个朝代的风云,连接着众多的诗酒风流。想想都让人心醉。这又不完全是想象,比如岳飞的军队曾长期驻扎在湖南,军营里的日常陶瓷用品很可能就出自这个窑。

这是一个民窑,但从省博物院展出的湘乡宋窑专柜中的精品看,与宋代官窑作品也可一比。宋代瓷器,尤其是官窑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美的巅峰,定、钧、汝、哥、官五大官窑作品,现存的每一件珍品,都可惊艳世界,说是价值连城一点也不夸张。宋室南渡后,许多官窑工匠逃入南方,他们把精湛的工艺带来了,选择合适的瓷泥陶土处,就与当地人合作,开始建窑生产,于是在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兴起的民窑,与北方的五大官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官窑比,民窑产品更多供应的是民间,直通的是人间烟火,盛装的是日常琐碎。虽然不一定有“雨过云破天青处,这般颜色烧将来”的风雅,但一定有过“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浪漫。这座宋窑烧制的故事,一定有很多,也一定有许多是方正的、圆满的、美好的。南宋时的湘中之地,也是相对安宁祥和的。

这让我想起了铜官窑。铜官窑的名号里有“官”,但其实就是长沙城附近的一群民窑,燃烧的时段应该是唐中期至五代约200年。它于上世纪50年代发现,被故宫的陶瓷专家认定为“釉下彩瓷的最早发祥地”,它的产品广泛销于海外,远传亚欧20多个国家。而湘乡宋窑,曾被考古学家认定为“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的民窑遗址”。而且,两座民窑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爬山龙窑的形状,都是“地火串烧”的技术,产品也有相似之处,以陶为主,以瓷为辅,图案以梅花菊花为主,而且都喜欢刻一些诗词歌句到上面。写到此处,我突然想,湘乡宋窑与铜官唐窑,莫非也有关联?专家考证,湘乡窑品是南宋的,但它建窑起瓷的时间或许是北宋初期的呢?铜官窑莫名其妙地熄灭了,而湘乡窑悄无声息地点燃了。两窑之间,有没有一种传承关系。如果真是这样,湘乡窑又是什么时候熄灭的呢,它的下一窑传承又在哪里?

铜官窑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现在建成了一个大景区;而湘乡宋窑的发现更是偶然,它在上世纪末惊艳一现,又封存了。时隔千年,铜官窑重新热闹了;而宋窑沉寂了,连当地村民提起它都三缄其口,只有涟水的涛声帆影相伴。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刻在铜官窑陶品上的一首诗,是一个妙龄女孩与中年大叔的情爱对话。找不到诗人的姓名了,也找不到这段忘年恋的完整版。这诗更像一首唐宋民谣。其实,这诗也可以是湘乡宋窑写给铜官唐窑的。从湘江到涟水,两座窑轻轻握手,就惊艳了千年时光。

最美好的相遇,是最好的时间遇见了最好的你。

铜官唐窑与湘乡宋窑如此。

我们与涟水宋窑也该如此。

(作者系湖湘文化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理事长,湖南省作协会员,湘潭市文联理事)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