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校长故事——齐学军:永不停步的教育改革探索者
新湘潭客户端
连续多年领跑湘潭高中教育的湘潭县一中,在湘潭市乃至湖南省的名号响当当,但作为该校当家人的校长齐学军,给大家的印象是低调谦逊、勤奋务实。
齐学军入主湘潭县一中后,这所三湘名校保持了努力奔跑的劲头和势头,培养出大批清华、北大学生和军事飞行人才,还首次跻身“全国文明校园”行列。齐学军则被授予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内的众多荣誉。他的教书育人、治校理念都被人津津乐道。近日,我们走近齐学军,领略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一站上讲台,就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
1994年,走出象牙塔的齐学军,第一份工作是在湘潭县马家堰中学任两个班的数学老师。
此时的齐学军虽然年仅21岁,但一站上讲台,却迸发出与教龄不相符的优势。他别具一格的授课风格,让枯燥的数学课充满活力,很快博得了学生的喜欢。“那时我没有远大理想,认为自己考一个学校就已经不错了,但当我一站上讲台,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特别是看到学生有成就,我也有成就感。”齐学军回忆道。
当上教师的齐学军,热衷于研究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把书读好。他后面总结的诀窍是六个“勤”:勤钻教材、勤备课、勤收集、勤反思、勤批作业和勤做研究。这样一来,他的风格和特点相比其他老师显得很突出:他常常用两三天时间反复打磨一堂精品课的教案,教高三时曾一年写下14本教案,每本教案就是一个专题;他总是乐此不疲收集学校所有数学老师出的题,然后加以研究吸收,为学生讲解同类题目时可以信手拈来;批改作业时,他不是简单打“√”、打“×”和写个日期了事,而是认真批改后还要附上不同的评语……
凭借六个“勤”和独有的教学“个性”,齐学军成了“明星老师”,在湘潭教育界声名鹊起。他不仅一举刷新马家堰中学记录,所带班级中考数学人均分数超过全县数学人均分数8分,还在2003年为湘潭县一中带出了湖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和第三名。
“我没有追求当校长,但当了校长就要有追求”
2010年,大放异彩的齐学军走马上任湘潭县九中校长,正式开启校长之旅。
“我没有追求当校长,但当了校长就要有追求。”齐学军对第一次当校长的情形记忆犹新。针对县九中基础设施落后、生源差、生源不足等问题,齐学军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学校从薄弱校变为优秀校,并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先后为学校提出两个“十四字方针”:“创造一切机会,为九中提升美誉度”“让九中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落实到具体工作措施上,就是脚踏实地,把教学最重要的标准放在学情上,要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新的收获,做教育的增量。
在齐学军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湘潭县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齐学军也再一次创造纪录,在这所薄弱学校实现了两个不可思议的“翻一番”:高考二本以上升学人数翻一番;老师奖金翻一番。
2017年,齐学军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湘潭县一中校长,正式执掌这所三湘名校。
“回来后,我所有的心思就是把县一中办好。”齐学军动情地说。
湘潭县一中一直坚持的目标是“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国际接轨。”齐学军到任时,学校的前两个目标均已如期实现。在这样的家底上,他没有选择躺平,而是下定决心,带领县一中全力向后面的目标进军。
到任后,齐学军就开诚布公告知湘潭县一中全体教职员工,他要干的事就是要学校做到全国知名。为此,他明晰了学校的改革发展路径,挂上了作战图。他及时抓住湘潭县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契机,首先用3年时间把学校打造成了全国文明校园,还决定同样用3年时间,把前任校长争取来的品牌——海航班培养成全国同类学校第一。
当前,齐学军把触角伸向了难度更大的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和卓越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其中,课题研究上,如果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这将填补湘潭空白,对湘潭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齐学军根据县一中特点和国家需要,对湘潭县一中提出一个全新的“卓实”教育理论,即:锻造卓实之师、打造卓实之课、营造卓实之境、发展卓实之品、培养卓实之才。“简言之,就是因人而异,在自身基础上追求自己的增量,把‘我’发挥到极致,做最好的自己。”齐学军解释道。
为此,湘潭县一中成立了“一部两院”,即“海航部”和“钱学森院”“碧泉书院”,专门对应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文、军事等三类拔尖人才,并相应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走进”(走进全国重点实验室、走进全国知名书院、走进航母)活动,把“成为卓越人才”的想法从小植入孩子内心深处,同时让学生不仅有家的情怀,还要具备国的情怀。
事实证明,齐学军的办学思路和方向是富有远见的。近年来,湘潭县一中在“卓实”教育理念下,培养出一大批清华、北大学生和军事飞行人才。此外,除了学校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实现“钱学森实验班”落户等,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也是“全面开花”,2017年至今已摘得“航空实验班学生招飞录取率位列海军所有青少年航校第一名”“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等众多重要荣誉;中央及省市媒体都慕名而来,争相报道学校的卓越办学成果,学校在省内外的辐射引领效应显现。
“教育的本质是一份爱,是一种情”
“先成为最好的自己,再成就最优秀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一份爱,是一种情”……执教多年,齐学军在不懈探索中悟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教育心得,特别反映出他对学生的关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常常告诫老师:“师德最重要的是为学生着想,要换位思考,让学生少花时间把学习搞好,学得轻松快乐!”
有了齐学军的躬亲示范,湘潭县一中的教职员工见贤思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和场景不断涌现。如今湘潭县一中的教师们用“工匠精神”打磨教育教学环节中每一个细节,都一股脑钻研学情和教材,共同探讨设计高效课堂。每堂课写好教学反思,写好教师日记,也已成为老师们的“标配”。
在学校发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号召,倡议教师每周抽出一小时与学生促膝谈心或者进行义务辅导后,教师们纷纷响应,竞相加入。教师志愿者为学生免费辅导,由此成为学校的另一大传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高中在高考结束后就为学生高中生活画上句号不同,湘潭县一中还要负责把考生扶上马多送一程。齐学军在全市高中学校成立了独一无二的高招办,为家长和考生免费打造一个专门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的专家团队,为考生量身定制多层次的升学规划方案。每年一到6月底,县一中艺体馆便会迎来百余所全国知名高校的招生老师,尽可能帮助考生如愿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
“以后,我的全部心思还是放在学校上,就想朝着让学校做到全国知名的方向去努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品质。”谈及未来,齐学军的话简单明了、朴实无华,却折射出他对湘潭县一中未来目标的无比执着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