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雨湖高新区生态环境管理2020年度自评估报告

2021-02-27 19:51 来源:雨湖高新区编辑:马贵

新湘潭客户端

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2020年度自评估报告

一、园区概况

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位于湘潭雨湖区(县),园区代码4303022201,园区级别为级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先锋片区: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为主、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产业为辅;鹤岭片区: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主、新材料为辅;核准范围面积4.75km2其中鹤岭片区2.42km2,先锋片区2.33km2(湘政办函〔2014〕66号),2013年,由湖南美景环保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湘潭市雨湖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出具了《关于湘潭市雨湖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湘环评〔2013〕12号),2020年由湖南三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湘潭雨湖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出具了《关于湘潭雨湖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意见的函》(湘环评函〔202011号)。

园区成立于2013年,2014年7月获批省级工业集中区,2016年11月获批副处级机构,2019年获批全省第一批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020年1月获批省级高新区。目前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59家,其中工业企业1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湖南省2019年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106.92分,排名第31位。2019年,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产总值(GDP)为39.93亿元。

截止到年底,园区已入园企业数量70个,其中,上一年度末已入园企业数量63个,本年度内新入园企业数量7个,本年度清退企业数量0个。园区内已完成环评批复手续企业数量70个,本年度新增项目环评批复7个,无环评批复的企业有0。园区内已完成环保竣工验收手续企业数量48个,本年度新增环保竣工验收企业数量6个,未完成验收的有322。园区内已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手续企业数量49个(其中6家编制单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未完成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有21个。园区内已取得排污许可证企业数量14个(另外30家企业进行了排污许可登记),存在26家企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企业的情况(其中11家未建成,暂不需要办理排污许可证或排污登记)。

园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160.4t/a,氨氮15.5t/a,二氧化硫311.8t/a,氮氧化物191.5t/a,VOCs/t/a,其他/t/a。

二、环境管理情况

(一)规划环评批复要求落实情况

按规划环评要求,在集中区的建设期间和以后的运行期间均需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监控系统,明确监测内容、测点(断面)位置、监控监测频次、设备要求,具体内容及落实情况见表1。

1规划环评环境监测方案要求及落实情况

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落实情况

水质监测

pH、悬浮物、COD、氨氮、总磷、铅、镉、六价铬、锰、铜、氰化物、石油类、挥发酚

1.污水处理厂进水口;2污水处理厂排水口;3重点企业排污口。

每季度一次,一次性采样。

河西污水处理厂、鹤岭污水处理厂、中材水泥已落实监督性监测。

环境空气

TSPSO2NO2PM10

1.集中区内;2.集中区边界。

每半年一次,一次性采样。

园区内设置9个小微监测站

噪声

Leq[dB(A)]

分别位于工业区、交通道路两侧不同的功能区设置点位。

半年一次,分昼、夜进行。

未落实

土壤

pH、锰、镉、锌、铅、铬、铜、阳离子交换量

集中区区外西面、北面农田。

半年一次,一次性采样。

未落实

园区规划环评批复要求落实情况见表2。

 

2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落实及变化情况

类型

原规划环评审查意见

落实及变化情况

规划布局

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集中区内各功能区相对集中布置,严格按照功能区划进行有序开发建设,处理好集中区内部各功能组团及集中区与周边农业、居住等各功能组团的关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绿化格局带使各功能区隔离,按报告书要求,对先锋片区和鹤岭片区限制布置气型污染企业,确保功能区划明确、产业相对集中、生态环境优良。

先锋片区由于企业搬迁和城中村拆迁工作滞后,导致工业居民混杂,布局难以集中。除鹤岭片区内中材水泥,无严重污染的气型企业。

片区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集中区入区企业准入制度,入区项目选址必须符合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环保规划及主导产业定位要求,不得引进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禁止涉重金属、一类污染物、持久性有机物的水型污染企业进入。片区鼓励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高新技术项目,鹤岭片区以引进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的中、下游组合加工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应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环保涂料、新墙体屋面材料和建筑保温装饰材料等不涉初级原料生产的短流程下游产业聚集,严格控制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及初级冶炼加工等上游产业进入,限制引进污水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其矿脉以北的区域禁止水型污染企业进入。先锋片区工业用地类型全部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再扩展生产性工业项目,对现有入区企业中的平安电气、昊天科技、新力机械、双力机车、特种机电、奥峰重工、江大机械、超宇科技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二类工业企业维持现状,在规划近期内进行环保措施的改进升级,进一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待鹤岭片区东部新材料产业区各项基础措施建设到位后,将上述企业迁至鹤岭片区。对恒盾集团、湖南乡里美食、先锋复合肥厂、麓安化工等不符合工业集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近期内维持现状,远期根据城市和片区的发展适时搬迁或退出片区。管委会和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湘潭雨湖工业集中区引进项目准入条件做好项目的招商把关,在入区项目前期和建设期,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确保排污浓度、总量满足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加强对规划区内企业的环境监管,对已入区项目按报告书提出的建议进行清理整治,确保集中区内建设项目总体满足环保管理要求。

先锋片区不存在废水中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类污染物、重金属等物质的项目;鹤岭片区裕能新能源废水含重金属,但废水能做到了不外排。其他企业废水中不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类污染物、重金属等物质。鹤岭片区主要引进新材料及物流企业,不涉及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及初级冶炼加工企业。矿脉以北现有企业废水基本做到循环利用不外排。先锋片区地方发展需求,近5年仍在引进生产性工业。如:桥林再生、中南电气、大哥大槟榔。

目前平安电气、新力机械、双力机车、江大机械、超宇科技、麓安化工等在营企业,基本维持现状;

昊天科技、恒盾集团、先锋复合肥厂已停产退出。

水污染防治要求

集中区排水实施雨污分流,加快集中区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排水路径,集中区内截污、排污管网必须与道路建设及区域开发同步进行,确保集中区内生产、生活废水全面纳入湘潭河西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在集中区排水管网雨河西污水处理厂对接运营完成前,集中区内禁止引进水型污染企业,新建企业暂缓投入试生产,对已建成企业废水排放严格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控制,防止加重牟渠等地表水体污染,结合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牟渠清理,改善地表水质,确保满足功能区要求。

先锋片区现状雨水、污水管主要分布在北二环路、湘大路,该区域位于主城区,雨污管网已基本完善。为改善鹤岭地区水环境质量,按照湘潭市总规部署,新建鹤岭污水处理厂收集并处理鹤岭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已建成,配套污水主管网基本到位,集中区工业废水2020年底实现100%纳管,废水处理达标后经牟渠排入湘江,不再执行原规划排入河西污水处理厂的安排。鹤岭片区已实现分流,雨水分南北两向,就近汇入牟渠及靳江河。

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先锋片区内禁用燃煤,削减燃料结构型大气污染,建立集中区清洁生产管理考核机制,加强生产工艺研究与技术改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片区企业工艺废气的无组织排放;入区企业各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气须经处理达到相应的行业排放标准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

满足要求

固废污染防治要求

做好集中区内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统一的固废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而运营管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加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进程,提高综合利用率;规范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对工业企业产生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固废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严防二次污染。对于锰矿尾矿坝老渣场进行清场覆土处理,新选渣场须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进行选址、设计、运行管理直至封场,以消除历史遗留污染隐患。

企业一般固废自行综合利用或外售利用,危废大企业自行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小企业交鑫顺公司暂存交瀚洋公司处置,生活垃圾中转站已配套到位。鹤岭地区锰矿企业除湘潭电化外已全部关停,清出片区。锰渣、尾矿等历史遗留问题近期将全部完成治理。

环境管理措施

集中区要建立专职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严防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已成立雨湖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督查巡查工作领导小组、湘潭雨湖工业集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预案已完成备案。

建设期要求

做好建设期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集中区建设过程中,应按照景观设计和功能分隔要求保留一定的自然山体绿地,防止人为破坏;土石方开挖、堆存及回填要实施围挡、护坡等措施,裸露地及时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满足要求

拆迁安置

按集中区开发规划统筹制定拆迁安置方案,妥善落实移民生产生活安置措施,防止移民再次安置和次生环境问题。

鹤岭规划一期拆迁安置已基本完成,主要是插花地带分散居民实现集中安置。规划二期拆迁安置暂未启动。先锋片区拆迁依托《湘潭市本级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执行。

 

(二)“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情况

“三线一单”在园区内如何实现落地应用,园区如何执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湖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既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相关管控要求。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湖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既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相关文件,明确了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要求,见下表3:

 

3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

11

22

33

  

(三)水环境管理

园区配套集中污水处理设施0个,鹤岭片区依托鹤岭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为100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名称为鹤岭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50000m³/d,实际处理规模10000m³/d,污水处理工艺为A/A/O生物处理工艺,在线监测达标率100%,园区雨水管网覆盖率100%。

园区配套集中污水处理设施0个,先锋片区依托河西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为100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名称为河西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200000m³/d,实际处理规模260000m³/d,污水处理工艺为A/A/O生物处理工艺,在线监测达标率100%,园区雨水管网覆盖率100%。

园区内涉及工业废水外排企业数量12个,工业废水总排放量7679.53m³/d,外排污水纳管企业数量70个,污水集中处理比例100%(按外排水量计),无涉一类污染物排放企业。

园区年度水污染物总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1.45t/a,氨氮1.16t/a,其他因子(重金属等)/t/a。

排污口下游最近的地表水水质管控断面名称易家湾,水功能区划类,监测达标率100%,超标因子/,最大超标倍数/倍。

园区内涉及重点污染源,不涉及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暂时未开展监测。

园区内涉及黑臭水体数量3个,已完成整治2个,未开工的0个,修复中的1个。

(四)大气环境管理

园区内涉及工业废气外排企业数量70个,大气质量监测达标率100%,超标因子/,最大超标倍数/倍。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二氧化硫37.816t/a,氮氧化物710.334t/a,VOCs6.36t/a,其他/t/a。

鹤岭片区共设置5个小微站,先锋片区共设置4个小微站,除PM2.5和O3外,各污染因子2020年监测结果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各点位监测因子以及达标情况如下:

4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空气小微监测站点2020年监测状况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天数

达标天数

达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雨湖鹤岭01

PM10

353

353

100.00%

/

PM2.5

350

314

89.71%

1.04

雨湖鹤岭02

PM10

357

357

100.00%

/

PM2.5

358

327

91.34%

1

雨湖鹤岭03

PM10

239

239

100.00%

/

PM2.5

299

269

89.97%

1.02

雨湖鹤岭04

CO

337

337

100.00%

/

NO2

337

337

100.00%

/

O3

343

334

97.38%

0.2

PM10

317

317

100.00%

/

PM2.5

332

299

90.06%

0.86

SO2

337

337

100.00%

/

TVOC

311

311

100.00%

/

雨湖鹤岭05

PM10

153

153

100.00%

/

PM2.5

153

123

80.39%

1.04

雨湖先锋1

PM10

356

356

100.00%

/

PM2.5

358

323

90.22%

1.05

雨湖先锋2

PM10

355

355

100.00%

/

PM2.5

341

317

92.96%

1.04

雨湖先锋3

PM10

359

359

100.00%

/

PM2.5

358

324

90.50%

1.06

雨湖先锋4

PM10

344

344

100.00%

/

PM2.5

344

315

91.57%

1.05

(五)土壤环境管理

园区未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达标率/%,超标因子/,最大超标倍数/倍。

园区内涉及污染地块数量个,已完成修复个,未开工修复的个,修复中的个。

(六)固体废物管理

园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数量49个,产生量17175.7t/a,其中,自行综合利用14665t/a,自行处置0t/a,外委处置2510.72t/a。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数量11个,产生量24.183t/a,其中,自行综合利用0t/a,自行处置0t/a,外委处置24.183t/a。

园区集中的工业固废处理设施情况:湘潭鹤岭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城市污泥处置,处理能力45000t/a,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种类湘潭市城市两区(岳塘区、雨湖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为液态药剂调理+隔膜板框压滤深度脱水

(七)投诉管理

本年度园区共受理各类(含各级督查、各级环保投诉等)投诉0件,已完成整改0件,完成率0%。环保督察交办问题件,已完成整改件,完成率100%。

(八)园区信用评价

对照《湖南省产业园区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中内容,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园区环保信用自评(自评结果见附表2-5),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环保合格园区等级。

三、园区环保工作成效、主要措施做法

是环保大格局进一步夯实。完成雨湖高新区“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总规矩。明确园区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效率要求二是顺利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蓝天保卫战进一步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对前期摸底机械均逐一进行了APP系统登记,共计完成企业叉车50余台,项目工地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等10余台。碧水保卫战建立园区涉水企业台账,完成了2019年省级以上工业聚集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及2020年河西污水处理厂进口浓度过低两项问题的销号工作。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对所辖区域内的管网进行排查,清淤,提质改造,鹤岭园污水配套管网已建成投入运行,先锋园工业污水纳入市政管网。园区企业排放污水收集率达到了100%。配合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园区配合雨湖区住建局开展了金属材料市场、金海农产品市场雨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加快先锋园企业废水纳管。净土保卫战加强源头预防严格执行省环境保护厅批复的《湘潭市雨湖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最新的“三线一单”成果要求,严格产业准入,坚决做到“四个不批”:即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不批,不符合准入门槛的项目不批,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批,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不批,积极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是排污许可证实现发证、登记“双清零”。按照湖南省及湘潭市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园区所有固定源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初步建立了统一公平、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和严格监管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四是精心组织宣传活动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采取送横幅、送资料上门,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加强园区项目工地的日常监管,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系列环保活动,让公众深入了解并参与环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六是积极开展其他环保工作。强力推进跟踪环境评价的编制报批工作,于20204月拿到相关批复。梳理园区环境信息,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编制了“一园一档”资料,建立园区环境管理体系。

四、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和难题

一是环境管理能力不足。由于环保工作任务的加大、环境执法监督机制欠缺等原因,造成多数工业园区监督执法难度大,相应环境管理未能跟上工业园区的发展。此外,人员力量与当前环境监管压力、工作任务繁重等现状不相适应。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亟需解决。典型问题首先是先锋片区的黑臭水体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任重道远。个别空气站网格点偶发超标。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关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起航之年,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提前谋划,以持续改善高新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突出“六个强化”,有效管控高新区生态环境风险,力争使高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水平同全面建成创新高地、现代新城目标相适应。

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强化生态发展服务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深入企业,就企业在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服务指导。对重点项目优先受理、提前介入,实行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指导有污染减排任务企业,按期完成污染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帮助企业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制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增强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对企业在生产、治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服务,协同推进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对照年初制定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2020年省级督察为起点,进一步查漏补缺,进一步提质增效。打好“四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实现治污设施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双稳定,空气质量稳步提升,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土壤环境安全达标,以新姿态新面貌全面迎接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

(三)强化治理能力建设

制定2021年业务培训计划,加强生态环保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环保工作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凝聚合力,着力打造一支叫得应、顶得上、打得贏的环保铁军。

(四)强化环保宣传教育

以绿色发展为契机,以环保法律法规宣传为重点,通过合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平台与传播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手段,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信息公开,积极引导企业和高新区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全力营造全民参与绿色生态园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环境督察整改及投诉整改工作

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调度安排部署。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巡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依法妥善、快速、高效处理处置环保投诉,确保园区生态环境安全。2021年园区开展全面排查,重点督察园区废气气味、排放废水等违法行为,巡查园区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危废转移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存储等,以及生产过程中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全力配合区生态环境局在督察期间执法和处理投诉。将解决具体问题与共性问题、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有机结合,巩固拓展环保督察整改成果,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六)强化自身能力和队伍建设

全面调动积极性、提振精气神,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思想认识,认清高新区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短板,提升干部能力,使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改进工作作风。结合高新区区机关干部评“一把手”、“一把手”评班子成员的干部“双评”机制,全面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三是严格正风肃纪。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正风肃纪,深化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构筑清朗清明的政治生态。

2021年,高新区将以环保督察为契机,切实把环保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实施国家、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生产方式。

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2021年2月25日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