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端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

争做新时代“四有”思政教师

2021-01-14 10:27 来源:湘潭在线作者:胡美玲 彭家暄编辑:张孟成

新湘潭客户端

争做新时代“四有”思政教师

——记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龚晓辉

湘潭在线1月14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美玲 实习生 彭家暄他从事教育工作34载,从学校教师、教科院教研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到成人高校思政教师,角色转换虽多,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坚持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品格育人,朝着争做新时代“四有”思政教师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他,就是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思政教师龚晓辉。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回忆起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龚晓辉说,“我的父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从父亲身上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甘为人梯的精神,学到了不断进取、教学精益求精的态度。”所以,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从严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当他一步步成长为成人高校思政教师时,更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他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自觉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面对成人高校思政教学这样一个全新的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向老教师学习,还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利用互联网收集大量思政教学资料,特别是在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等专题时,他认真阅读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原著,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像海绵吸水一样,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他常说:“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除了思政教学工作,龚晓辉还承担了很多行政事务性工作,他总是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刻苦钻研。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最喜欢读国史、党史方面的书,经常手不释卷,不知疲倦。深厚的知识储备为他当好思政教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把课讲得更生动点,让学生更爱听”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龚晓辉很享受上课的感觉,“我想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每次来上课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针对成人高校学生的特点,龚晓辉尽量做到把课讲得更生动,让学生更爱听,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讲《邓小平理论》时,他找准切入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农村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焕发了蓬勃生机,讲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自己的家庭是如何脱贫的,讲自己是如何走出农村的……这样真实生动的例子,很有说服力,学生非常感兴趣。

“听龚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语言诙谐幽默,能够有效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龚老师的课堂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我们这些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听过他课的学生对他的共同评价。

疫情期间,思政课教学改成网络直播。2020年5月26日,龚晓辉主讲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直播观看量达1180多人次,创下了电大思政直播课听课人数的最高纪录。岳塘区建设路街道社区学院还多次邀请他去作专题讲座。

“捧着一颗心来,和学生走得更近”

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龚晓辉一直践行“捧着一颗心来,和学生走得更近点”的理念,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筑梦人、圆梦人。

2019年秋季,一名开放教育专科的新生入学不久就报名入伍了。他对这名学员非常关注,经常通过电话、微信交流,鼓励他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好好锻炼,要求他按时完成专业学习,让自己成为追求上进、专业优秀的士兵。同时针对这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的情况,多方给予支持。这名学员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部队表现良好,还被推荐参加了驾驶员学习,在电大就读的课程学习也按计划完成了。

2020年上半年,龚晓辉与一名开放教育本科学员在微信聊天时了解到对方因为疫情影响,找工作受阻,灰心丧气,想要退学。他多次找机会跟这名学员聊天,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提振信心,克服困难,并为他垫交了学费。在他的帮助下,这名学员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且顺利完成了学业。

上思政课以来,许多学生成了他的忠实“粉丝”,他的课堂总是满座。他说:“和学生走得更近点,能看到他们更多的闪光点,特别是看到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感到无比自豪!” 

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