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潭客户端
雨湖高新区情况介绍
(2020年4月)
1.园区概况。2013年,区委、区政府组建成立雨湖经开区(筹),2014年7月获批为省级工业集中区,2016年11月,获批为副处级机构,2017年11月签约华夏幸福合作开发雨湖产业新城,2020年1月获批省级高新区。园区地处长株潭几何中心,规划面积15.11平方公里,下辖先锋片区(5.03平方公里)、鹤岭片区(10.08平方公里),北接湘江新区,东临国家级湘潭经开区,是湘潭对接长沙的桥头堡和长株潭一体化的战略核心区域。
园区位于原省属国有大型企业——湘潭锰矿所在地,素有“百年锰矿、中国锰都”之称。自湘潭锰矿破产后,长期面临着“无路可行、无水可喝、无房可住、无业可就”的难题,成为长株潭核心区域最落后的地区。近年来,园区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锰矿地区产业转型、基础建设、生态修复、民生改善为重点,着力推动湘潭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历史遗留废渣废水治理、涉锰企业综合整治、湘锰独立工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基本实现锰矿地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的目标,探索了一条“以治理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治理”的转型发展之路。
目前已形成了以平安电气、衡利重工、湘牵机车等企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和以湘潭电化、裕能新能源、电化厚浦等企业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2.雨湖产业新城概况。2017年11月23日,园区签约引进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PPP模式合作开发建设雨湖产业新城,委托区域总面积约111平方公里,合作期限28年,是湖南省首个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开发建设运营的产业新城。
雨湖产业新城PPP项目合作期间,将由华夏幸福负责投入全部资金,按照湘潭市批准的规划,完成委托区域的土地整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产业发展服务以及其他与委托区域开发建设相关的工作,并根据协议约定享有相应的权益;政府完全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和权力,负责对委托区域内各项目的投资和运营进行全程监管,除实施项目行政审批、土地报批、履约监管、审计监督、风险防范和掌控土地一级市场外,还重点审查产业导向、投资计划、项目质量、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产业集中度等事项,并承担区域内不能委托给企业的社会公共事务。
雨湖产业新城PPP模式结算支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记账不计债、封顶不托底。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项目中,社会资本负责筹集资金用于合作区域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回报机制为基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全部服务费用的结算与认定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审计确定,作为政府支付费用的依据。委托期限届满,政府增量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华夏幸福服务费用的差额部分,政府无需再支付;未到委托期限,若完成合作事项,且委托区域所产生的收益满足华夏幸福的服务费用,华夏幸福提前退出,不再享受超过部分。因此该模式能够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政府不兜底、无负担。
二是支增不支存、支内不支外。委托区域内新增财政收入的地方留成部分(即扣除上缴中央、省级部分)作为支付华夏幸福投资和服务费用的资金来源,不涉及委托区域内存量财政收入和委托区域外财政收入。
专题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专题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专题丨聚才湘潭 价值莲城